(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李大爷在花园修车呢。”不久前,河西区前程里社区居民李贵林和他的修车摊儿火了。无论老主顾还是新客人,总能被他那辆“新车”吸引。
随着一组组彩绘在前程里社区“上墙”,在附近修车多年的李大爷也有了自己的专属彩绘——他的三轮车成了“画布”,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纷纷“上车”。在社区彩绘墙上,煎饼果子“上新”IP形象——举着煎蛋的“果果仔”和脚踩滑板的“饼饼仔”。社区与街道合作,推出了同系列的文创产品,探索街区文旅IP新模式。
从景到车,再到人,乃至新的文化IP、文创产品,无不透着一股浓浓的本土味。有人说,土到极致就是潮。本土味中有城市特色,有文化底蕴,也有幸福生活。
以文化浸润提升城市品位,塑造人文美,“土”是灵感,也是灵魂。“一条街读懂天津卫。”近期,当人们经过大直沽中路,常常被墙上的这句话吸引。这条街有啥不一样?大直沽孕育着土生土长的文化、品牌、烟火气。在这里,历史的烟云从未远去。自元代起,因为盐、漕两业的发展,大直沽成为热闹的行政和军事管理中心,涵养了津城开放包容的气质。在这里,时代风潮奔流涌动,与城市生活相契相融。大运河元素的彩绘、老字号文化墙与海河直沽码头、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蓝飞鸽创意产业园等串珠成链,形成大直沽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片区。
河海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既成为串起颗颗明珠的“线”,又因多元载体的呈现变得可视听、可品尝、可触摸、可参与……有商业上的创新氛围,有文化上的兼容并蓄,街区街景的生态效应在“线”与“珠”的紧密配合中充分释放,聚人气、汇商气,带来的是一片繁华、百业兴旺。
无论挖掘本土味,还是塑造潮流感,人永远是主角。本土味本就来自于群众,更因群众的倾力参与充满活力。在南开区泊江里社区,老墙褪去斑驳,变身“城市画布”,专业画师与社区居民共同协作,绘就色彩斑斓的城市新妆。给老墙“化妆”,究竟该画点啥?泊江里社区征求了居民的意见。“大家觉得应该把能反映天津特色、天津文化的地标性建筑画上墙。”南开区嘉陵道街泊江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边晖说。于是,世纪钟、天津之眼、解放桥纷纷“上墙”,城市有了更多独特的记忆点,居民们则多了几处赏心悦目、文化味十足的休闲打卡地。从这个角度看,城市之美,美在外在颜值、内在气质,也美在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
除了画美景,沱江路的老墙上还画着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生活。负责这项城市更新项目的设计师收集素材,把沱江路上一处曾经的小卖部画了上去,几十年前,孩子们三五成群买零食的场景被定格于此。老墙穿“新衣”,既保留文化的原汁原味,又因各种新场景新业态而新鲜有味,这样的本土味何尝不是一种“潮”?以历史文化为基底的潮流感,不仅吸引人,更能抚慰人、滋养人。
文化是无形的,但城市的本土味并不抽象,这些土生土长的文化符号在墙上、在街里、在公园、在商场,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与烟火日常中。用新的视角去理解“土”,传承文化、彰显特色,一座城市会更有潮流感。
上一篇:渤海亿吨级油田投产
下一篇:扬州中小企业搭上“平台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