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20重启对华销售,来看英伟达的“芯”事→
创始人
2025-07-22 11:21:54
0

■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耿鹏飞

7月15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访华期间透露,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英伟达的出口许可,将恢复H20在中国的销售。

在全球AI算力竞赛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这一政策调整并非偶然,而是国产芯片崛起与国际技术博弈的结果。H20解禁的背后既折射出美国对华芯片政策的悄悄转向,但也为中国芯片产业带来挑战。

来源:摄图网

国产芯片崛起倒逼政策调整

此前受美国芯片禁令影响,英伟达高端芯片退出中国市场,国产AI芯片迎来战略窗口期。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AI芯片在数据中心的份额从12%跃升至25%。常信科技CEO葛林波向中国工业报分析,其中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思元系列等产品订单激增。华为昇腾910B表现尤为突出:不仅在推理算力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其CANN生态通过“指令翻译+动态调度”技术,已能兼容80%的CUDA API,支持85%的CUDA算子自动转换(性能损耗约15%-20%),在部分场景中具备了与国际产品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支棱”起来的国产替代能力,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华芯片政策。

而此次解禁的H20芯片,主要用于推理场景,且被业内认为是“清库存”操作。其后续计划推出的B30芯片,虽支持多GPU扩展,但性能局限明显,难以满足大模型核心需求——这意味着英伟达的策略并非技术让利,而是试图以“低性能+强生态”组合维持市场地位。

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亦同样向中国工业报分析,美国对中国芯片的策略逻辑清晰:“对于我们需要的高端产品,他们会压制;而当我们快要拿下、有较好机会时,就放开进行市场倾销”。国产芯片的崛起,正是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对华政策的核心原因。

试图削弱国产替代动力

从本质来看,美国的政策调整始终围绕“维护技术霸权”展开。正如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既担忧中国借助高性能芯片加速AI突破、削弱其全球科技主导权,又试图通过“有限解禁”延缓中国算力建设进程,同时巩固自身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控制权。

2025年4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该芯片本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产品,性能仅为旗舰产品H100的15%-30%,占英伟达中国区收入的80%,而禁令导致其损失55亿美元,股价暴跌6%。时隔3个月,美国商务部批准恢复销售。黄仁勋称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强调“中国市场至关重要”,并同步宣布推出面向工业数字孪生的RTX Pro显卡。

项立刚进一步补充:“美国的芯片战略很难看清,一会禁,一会解禁,政策多变,但大方向不变”。这种多变性背后,是精准的利益算计:利用H20的生态优势(兼容CUDA体系)和价格便利,冲击国产芯片的市场拓展节奏。通信分析师马继华向中国工业报说道,这是典型的“中国能生产什么,美国就放开什么”的策略,试图以成熟生态和使用惯性削弱国产替代的动力。

英伟达的核心目标并非销售芯片,而是通过H20及后续B30,延续对中国AI产业的“上游锁喉权”。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双告诉中国工业报,英伟达是在以“打折卖GPU”换取对大模型训练框架、推理库的生态掌控,让中国AI难以摆脱其技术闭环。

胡双分析道,H20虽为库存释放,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B30:基于最新Blackwell架构,支持多GPU扩展,看似性能缩水,却足够满足中国中腰部模型训练+推理场景,其生态兼容性和成本优势,或许比性能更具诱惑力。“用一个残酷的类比来说:B30不是技术领先,但它足够廉价、足够‘合规’,足够好用到不想再用国产。”

短期缓冲与长期考验并存

H20解禁对国内的影响呈现明显的“短长分化”特征。

短期内,H20入华确实能填补部分推理算力缺口。高政扬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AI大模型企业的“缺芯”压力,助力国内算力规模扩大。对于依赖高性能芯片的中腰部企业而言,H20供应可暂时缓解其技术迭代困境。“芯片禁令的实施加剧了国内芯片供应链不确定性,短期内对AI产业链形成直接冲击。高性能芯片供应短缺,不仅制约了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企业在算力密集型领域技术迭代节奏。”高政扬表示。

项立刚提醒,H20实际市场吸引力可能有限:“像腾讯、字节跳动这样的企业,能通过各种渠道买到比H20更新的芯片,为什么要花高价买性能更差的H20?”而对于其他企业,H20存在“供货不稳定、安全性不够高”的问题,若用于推理场景,反而可能转向国产芯片。

与此同时,竞争压力也随之而来。国产芯片刚刚建立的市场惯性(如2024年25%的份额)可能受到冲击,尤其在生态适配尚未完全成熟领域,H20的“即插即用”优势可能分流部分订单。

从长远看,解禁反而可能成为国产芯片产业升级“催化剂”。禁令倒逼下,国产芯片已实现从“可用”到“可采”的突破,但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H20将迫使国内企业更聚焦核心技术突破,而非满足于短期替代。

更值得警惕的是,生态依赖风险。华为昇腾虽通过CANN生态兼容80%的CUDA API,但性能损耗仍达15%-20%,说明国产生态仍需强化。若企业因短期便利过度依赖H20或后续B30,可能错失构建自主生态的关键窗口期——B30虽支持多GPU扩展,却因缺乏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带宽内存)、性能受限,难以满足大模型核心需求,本质是“合规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7月17日晚间,寒武纪发布公告,宣布调整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拟募资近40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与软件平台项目。这一动作印证了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上的决心。

以生态建设破解“卡脖子”困局

面对H20解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产芯片的破局关键在于“短期借势、长期自主”,核心聚焦三大方向:

其一,在“喘息期”内加大研发投入,攻克高端制程、先进封装等“卡脖子”环节,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性能差距。华为昇腾910B在推理算力上的自给自足已证明,技术突破是争取市场的基础。高政扬提醒,对中国而言,应警惕禁令的反复。同时,高端芯片供给绝不能寄望于外部限制的放松。在此次禁令解除带来的“喘息期”内,更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构建更为完善的芯片产业链,集中攻克“卡脖子”环节,加速推进国产高端芯片的自主化替代进程。

其二,生态是国产芯片“最大短板”,也是破局关键。项立刚认为,生态构建是必然趋势:“CUDA只是做得早,并非技术特殊,英伟达能做,中国企业也能做。”需加速完善类似CANN的底层架构,提升对CUDA的兼容效率(降低性能损耗),同时推动MindSpore等国产框架与芯片深度协同,形成“芯片-框架-应用”的自主闭环。胡双则提醒,要避免被“降规版英伟达”再次以“合规+性价比”碾压。

其三,政府需通过持续研发补贴、应用场景开放等政策,为国产芯片提供“试错空间”;企业则应摆脱对外部供应的幻想,正如马继华所言,“只要能生产出好芯片,市场从不缺需求”——而“好芯片”的定义,不仅是性能达标,更需具备生态独立性。

正如以上专家所共同表达的心声,H20解禁是全球科技竞争的一个缩影:美国试图以“有限放开”维持霸权,中国则需在开放与自主间找到平衡。国产芯片的崛起已让美国不得不调整策略,但这场较量的终局,仍取决于生态建设与技术突破的深度。

胡双对国产芯片信心满满,H20的背后是一场新型全球AI产业博弈。国产芯片的未来,不该只问“能不能替代”,更要敢问“是否能建立另一套AI价值闭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刘强东拟京东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 来源:活报告京东(9618)主席刘强东表示,京东希望在全球所有主要的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直言「希...
去年底遍地开店,如今已大规模闭... 曾经以蓝底白字招牌和俄语歌曲吸引眼球的俄罗斯商品馆,正经历一场剧烈的行业洗牌。近期,杭州多家俄罗斯商...
租房新规让房客不再糟心 #住房租赁条例杜绝提灯定损闹剧#【#租房新规让房客不再糟心#】用立法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用制度守护租房...
娃哈哈百亿争产案反转!宗馥莉被... 来源:电商天下娃哈哈的遗产争夺战,又有新进展从宗馥莉被天降弟妹起诉,到宗庆后被曝有六个私生子,娃哈哈...
eGFR降低、AKI风险、尿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医学界)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