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条例杜绝提灯定损闹剧#【#租房新规让房客不再糟心#】用立法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用制度守护租房客的安居梦。近日,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公布。条例涉及规范出租承租活动、规范住房租赁企业行为、规范经纪机构行为、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等内容,对住房租赁市场主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作出了明确规定。住房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有效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不断扩大,给到城市就业创业的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了多样化居住选择,让他们在获得住房资源的同时降低居住成本。与此同时,住房租赁市场出现不少乱象。从出租人、承租人到住房租赁企业都存在行为不规范、权益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其中,作为承租方的租房客遇到的糟心事最多、权益受损最严重。一段时间以来,“提灯定损”的闹剧屡屡触碰租房客痛点。江西上饶一名租客在退租时,房东拿探照灯逐寸检查,列出清单要求其赔偿1万余元;2024年8月,广东深圳有租户在退租时,房东收房现场标记卫生、墙壁老化和燃气灶老化等34处问题,要求从押金中扣除清洁维修等费用;2025年3月,深圳一名租客在退租时遭遇二房东“拆窗验灰”,二房东以老化的瓷砖没洗干净为由拒退押金。部分房东在收房现场吹毛求疵、故意找茬,为的就是从租户押金里薅羊毛。退房时的提灯定损,是租房全链条各种不规范的缩影。从租房到签合同,从入住到退房,租房客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据报道,社交平台上不少“个人转租”“无中介费”“急出低价”的房源信息,实际上是引流用的虚假房源。现场看房时,房子暗藏玄机,不仅有厨房、阳台做成的“隔断房”,还可能看似貌美实则是用廉价材料简单装修的“串串房”,此类房子常有甲醛超标等问题,影响租户身体健康。等到签合同时,出租方到底是房东还是二房东,还得打个问号。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租房人口规模近4000万,占常住人口总数近一半。对很多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年群体来说,租房不再是短期过渡的权宜之计,而是居住的常态,是安家立业的基础。可不少租房客为了租个靠谱的房、找个安心的落脚处,不仅四处奔波,还得处处避雷,落得身心俱疲。更不要说,有些租房陷阱还可能给租房客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租房路上的绊脚石,绊倒了租房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各地一直在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由于住房租赁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够明确,房东、中介往往凭借租赁信息不对称、租客维权难搞小动作。此次公布的《住房租赁条例》进一步完善了住房租赁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条例提出,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出租房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提供住房租赁信息发布服务的网络平台经营者,应当核验住房租赁信息发布者的真实身份信息等。一条条回应住房租赁痛点难点的规定,为租房客筑起防护墙,让其少糟心、更安心。《住房租赁条例》9月15日正式实施,期待相关配套政策等尽快出台。促进良法充分实施,才能让条例最大限度发挥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化、促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等作用。(本报评论员 张悦 视频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