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董洁) 7月21日,记者从青海省2025年上半年外贸发展成就与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35.9亿元,同比增长57.7%,增速连续六个月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出口31.8亿元,增长112.1%;进口4.1亿元。
据了解,全省8个市州全面开展进出口业务,形成梯次发展格局。西宁市深入推动光伏晶硅、锂电池、碳纤维、聚氯乙烯、硅铁、铝材和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外向型发展,上半年实现进出口28.6亿元,同比增长52.8%,占全省的79.6%;海东市围绕耐火材料、碳素、手机等产业和冷凉蔬菜生产,成功实现粮食作物(马铃薯)和油菜籽自营出口零的突破,实现进出口2.6亿元,同比增长30.5%;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围绕盐湖化工产业发展精细化工,实现进出口2.2亿元,同比增长1.5倍;海南藏族自治州围绕冷水鱼和甘草精深加工产业扩容提质,做强传统产业,实现进出口2.4亿元,同比增长1.4倍。开放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西宁经开区进出口22亿元,同比增长1.2倍;西宁综保区进出口1.8亿元,保持稳定运行。
上半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180家,同比增加16.1%。其中生产型企业82家,占比45.6%,实现进出口28.6亿元,同比增长196.7%,占全省进出口额的80%,标志着全省外向型产业根基日益夯实。有实绩的民营企业166家,同比增加28家,进出口31.2亿元,增长89.3%,贡献率达112%,主力军地位持续巩固。国有企业进出口4.5亿元,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格局。
此外,贸易伙伴覆盖91个国家(地区),新增13个贸易伙伴;对共建“一带一路”的67个国家进出口29.6亿元,增长78.7%,占全省总值的82.5%,其中匈牙利(14.3亿元)、马来西亚(3.3亿元)、俄罗斯(2.6亿元)位列前三大市场。成功举办2025青海—香港经贸交流活动,打造“青海家宴”美食出海带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的新模式;组织企业参加越南国际贸易博览会、广交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签约金额超30亿元;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10列,同比增长129%,保障纯碱、PVC等重点产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