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营销“热情过头”,当心消费者“用脚投票”
创始人
2025-07-22 02:21:02
0

(来源:工人日报)

据近日新华社报道,不少人都“领教”过通信行业电话营销的套路:“免费升级”是诱饵,隐性扣费是鱼钩;剥开“限时优惠”的糖衣,里面是开通增值服务、购买高价套餐的“黄连”;推销时频频来电,之后反复投诉才能取消……种种不规范经营行为,长久以来让不少消费者头疼、心烦不已。

通信服务连接着千家万户,本应是便民利民的桥梁,但若是电话营销“热情”过了头,就可能变成扰民的“噪音”。种种乱象背后,是部分运营商将营销业务外包,而代理商为追求业绩,把营销成功率与业务员收入直接挂钩,压力最终传导至消费端。短期看,充满套路的营销或许能提升签约率,但长期必然侵蚀行业根基。当消费者看到陌生号码就条件反射般挂断,当“通信营销”与“套路陷阱”逐渐画上等号,再花哨的话术也难挽留用户离开的脚步。

通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信任账”。用户选择一家运营商,不仅是选择了一张电话卡、一个套餐,更是选择了长期的服务。倘若连知晓价格、自主选择这些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障,何谈用户至上?近年来,从工信部要求资费套餐全量公示、营销电话全程录音可追溯,到2025年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明确精简在售套餐、优化取消流程,监管部门的一系列举措,既是对行业乱象的及时纠偏,更是为经营行为划定了底线规则。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运营商的业务可以外包,责任不能“甩锅”。此类乱象表面看是营销方式的问题,深层则是发展理念的偏差。运营商与其在营销话术里藏“陷阱”,把精力放在如何让用户签约上,不如从“流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在服务细节中显诚意,思考如何让用户更满意。例如,套餐设计少些捆绑套路,多些按需组合,让用户“用多少选多少”;办理流程少些隐蔽条款,多些阳光透明,让“知情同意”不再是形式;客服响应少些推诿扯皮,多些高效解决,让用户诉求真正得到重视。

在这方面,一些改变正在发生。部分地区试点的营销电话白名单制度,让用户自主选择是否接收营销信息;部分运营商推出的“一键退订”功能,简化了增值服务取消流程……这些尝试已经证明,把选择权还给用户,将主导权交给市场,反而能通过“尊重式服务”赢得信任。

消费者的信任,就像储蓄账户,每一次真诚服务都是“存款”,每一次套路算计都是“透支”。通信行业的竞争,终究不是比谁的电话打得更勤、谁的话术更“高明”,而是比谁的服务更贴心、谁的承诺更可靠。当不请自来的骚扰变成有求必应的服务,模糊不清的条款变成一目了然的说明,“签约容易取消难”变成全程可追溯的规范,通信服务才能回归连接美好的初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商务部:坚决反对列单中国企业...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1日表示,欧盟不顾中方...
坚守人民立场 繁荣文艺事业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党的...
外盘头条:美国赤字或增3.4万...   全球财经媒体昨夜今晨共同关注的头条新闻主要有:  1、国会预算办公室:特朗普税改法案将令美国赤字...
学术探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朱旭 在数字技术呈爆发式发展的当下,高校思政课...
北京区级“1+3”培养实验项目... 7月21日,北京各区陆续发布了该区级实验学校2025年1+3培养实验公告。记者了解到,今年共有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