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本报讯 (记者 周美玉)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本市持续深化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今年聚焦50个轨道站点及40个“学医景商”重点区域开展靶向整治。上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35个轨道站点和29个“学医景商”重点区域治理,挖潜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2.35万个,设立规范引导标识466处,相关点位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明显改善。
部分区域挖潜车位、开放共享。海淀医院拓展建筑红线内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开展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共享,供就医人员和周边居民使用。同时,增派引导员指挥外卖配送车辆有序进入院内停放,通过共享的手段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分流周边停车压力。
东城区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增加设施供给。天坛公园东门作为2024年全市重点治理点位之一,通过拆除用房、增设共享单车停放区等方式为非机动车停放增容。今年,属地政府协调地铁公司优化地铁出口布局,结合天坛公园东门游客出入动线,打通地铁站出口两侧道路,实现有效分流,市民出行舒适度大幅提升。
地铁7号线桥湾站三个出入口共新增施划12处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区,所有停放区都实现了电子地图信息采集,市民可以通过共享自行车APP快速找到附近的规范停放区域,站点周边通行环境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