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庆新闻网)
转自:安庆新闻网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自3月下旬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以来,严厉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截至目前,累计检查相关经营主体4800余家次,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1165个,守护农村群众饮食安全。
专项整治行动围绕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三大核心问题,全面排查风险隐患。该局采取“市场所拉网式排查+市县随机抽查”模式,对农村小作坊、小食杂店、城乡农贸市场等重点主体实施全覆盖检查,重点整治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三无”“山寨”食品线上线下销售,严查虚假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效等违规行为。
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网络交易监管与广告监管并重,筑牢防护网。在网络交易监管中,重点整治食品成分信息缺失、标签不规范等问题,截至目前,监测发现涉嫌违法线索50条,督促平台删除违规信息49条,关停问题店铺1家。在广告监管中,严厉打击夸大健康功效、使用禁用词汇等虚假宣传行为,截至目前,共排查线上线下涉嫌违法线索57条,删除违规广告55条。
专项整治行动中,执法部门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采取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及涉案物品、罚款等多种处罚措施,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截至目前,共查处涉及未经许可生产销售、标签标识不规范、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案件203起,通过集中执法,对违法者形成全链条打击态势,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为了开展好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市、县两级联动发布违法线索征集公告,拓宽案件来源渠道,并通过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主题活动、发布识别提示等方式,广泛普及识假辨假和维权知识,着力提升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2场次,制作发放宣传品1500余份。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围绕“查处一批案件、规范一批主体、消除一批隐患、建立一批机制”的目标,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努力让农村群众吃得更加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