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7月21日,记者从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今年以来,为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维护司法权威,通辽市法院系统以“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精准施策”为工作主轴,构建起打击拒执犯罪的全链条工作体系。4月份至今,通辽市法院系统梳理拒执案件线索105件,移送公安机关78件,以务实的工作举措推动形成“打击—震慑—教育—履行”的良性循环。
“现在出发!务求专项执行行动取得实效。”随着行动指令的发出,通辽市库伦旗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干警们纷纷赶赴执行现场,突击执行。
日前,为落实通辽市法院“执行巩固提升年”工作要求,全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库伦旗人民法院多次开展了执行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坚持以执行兑现为导向,集中攻坚涉民生、涉企业、涉金融等重点领域案件,通过“拉网式”集中执行,突出打击拒执犯罪,切实用执行力度捍卫民生温度。
打击拒执犯罪,既是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辽市委政法委牵头印发了《集中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方案》,定期组织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并通报行动开展情况,协调法院系统、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单位合力破解“证据固定难、移送衔接慢”等痛点。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通辽市公安局、通辽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办法》。其中明确,“法院全面排查拒执线索、公安机关收到移送材料后7日内立案或作出不予立案决定、检察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快速办理”的标准化流程。
与此同时,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还积极创新工作举措,推出了《拒执风险预告知书》制度,对有履行能力却拖延履行的被执行人,同步开展“刑事风险告知”与“履行义务指引”。
“收到拒执风险预告知书后,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的占比达到了25%。”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敖东生介绍道。
除开展预警前置外,通辽市法院系统还综合运用“失信名单+限制消费+执行悬赏”组合拳。今年以来,已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25人次,限制高消费5872人次,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曝光失信被执行人79人,发布执行悬赏公告50件。
“拒执罪构成要件中,‘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证据固定是关键。”在拒执案件专题培训会上,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包树海结合某拒执罪典型案例详解证据链构建要点。
通辽市法院系统坚持把打击拒执犯罪作为今年执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定期组织全市法院打击拒执犯罪专题培训,积极开展“模拟取证—案例复盘—文书制作”实训,全力提升拒执案件办理质效。
通辽市法院系统不断强化数据赋能与协同共治,通过在工作中充分运用与通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房产事务服务中心、公积金中心等多部门联合建立的“司法查控集约联动平台”,有效实现拒执线索“一键筛查、自动反馈”;通过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联动,建立起“查人找物”协助执行机制;与金融机构召开涉金融案件推进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甄别恶意转移资产等隐蔽拒执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还针对涉企执行中“财产难查、隐匿难防、拒执难究”的情况,研究出台了《涉企执行案件第三方财产调查实施办法》,现已经引入5家第三方机构对被执行企业开展“穿透式”财产调查。
执行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通辽市法院系统将继续以“零容忍”的态度向拒不执行行为坚决“亮剑”,以“生效裁判必须履行”的法治理念捍卫司法公信,积极营造诚信守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