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7月14日下午3时,记者走入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州省地质科技园八号楼,叩开706办公室房门,贵州地矿集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伟正在办公,头顶空调出风口送出徐徐凉风,清爽怡人。
“现在的空调凉风可是向地下‘借’来的。”顺着陈伟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墙壁上的测温计定格在25摄氏度。
陈伟所说向地下“借”的是浅层地温能,指的是地表以下200米范围以内,由地下水、岩石、土壤组成浅层地热能资源,借助地源热泵技术,将其开发为可循环利用的清洁环保能源。
这种地热能资源常年存贮在地表以下100米左右的恒温层当中,温度稳定在14摄氏度至17摄氏度之间,通过建设地源换热井、布设输热管道等方式向恒温层“借”温,无论冬夏,都可实现升降温快、节能降耗的效果。
然而,向地下“借”温并非易事。
地上,贵州省地质科技园建筑面积达10.5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9栋楼宇涵盖科研院所、企业等60余家单位,覆盖人群近2000人,用温需求大。
地下,地表之下100米左右的恒温层由比热容不一的地下水、岩石、土壤构成,结构复杂,地温能开发利用面临不少难题。
磐石虽坚,却难以磨灭贵州地质人攻坚克难的决心。2013年,依托贵州省地矿局在地质水文领域的专业深耕,我省第一家专业开发浅层地温能的企业——贵州浅层地温能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经过调研考察,确定省地质科技园作为试点项目,打造园区浅层地温能空调系统工程。
相较于中央空调项目设备方,由浅层地温能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主要有地质勘察技术精准、地下换热系统设计能力完备、项目全链条实施方齐全、浅层地温能与地质资源可持续协同发展等4项比较优势,能实现项目前期地质勘察精准、实施过程经济与能效双保障、全流程管控及主责主业协同等效果。
有了四大核心竞争力,通过建设815口平均深度约100米的地源换热井,每口井4根管道,竖向布设管道超31万米,管道注入水作为传导热能的介质,通过水的流动将地下岩土中的热能带到系统主机,再进行能量转化,最终实现为园区末端空调系统供能。2016年7月,项目正式投入运营。
“在这个系统的运行下,目前整个园区夏季空调出水温度为7摄氏度,末端出风口温度能稳定在14摄氏度左右,室内体感温度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省地质科技园运营公司员工唐浩说。
不仅如此,浅层地温能空调系统运营成本仅为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的50%左右。
浅层地温能中央空调在贵州省地质科技园成功稳定运行,相较于常规能源替代及污染物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年均常规能源替代量达1362吨标煤,年二氧化碳减排量高达3364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67.2吨,年粉尘减排量33.6吨,年降低能耗约40%。
今年6月,凭借浅层地温能中央空调系统实现低碳智慧运营的显著成效与创新模式,贵州省地质科技园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5年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我们目前已在贵阳、六盘水、遵义、铜仁等地区建成浅层地温能中央空调项目,涵盖写字楼、酒店、医院、学校、商场等应用场景,期待未来能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案例。”陈伟说。
上一篇:毫厘间守护炉火安全
下一篇:从“人猴冲突”到“人猴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