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鹿琳 通讯员 莫小轩
明亮的色彩欢快铺展,卡通建筑勾勒出街巷轮廓……近日,位于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南湖东路与文体路交叉口处的“南湖记忆”街区导览图焕然一新。这一卡通版地图,以生动的笔触点亮街角,为街区注入了盎然生机。
漫步南湖东路,童趣俯拾皆是:配电箱披上艺术外衣,“每一颗小星星都会闪耀自己光芒”的暖心寄语熠熠生辉;地面绘制的彩色“跳房子”格子,仿佛在召唤孩子们跃入欢乐;生动的复古儿童墙绘,将怀旧风情与纯真童趣巧妙融合……记者采访时,上世纪80年代玩具陈列墙前,一群孩子正叽叽喳喳分享着自己的新发现,“这个玩具,爸爸说他小时候也有!”
南湖东路之变,源于莫愁湖街道以文体社区为主体的儿童友好街区建设创新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南京市也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写入‘十四五’规划,儿童友好投射出一座城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温暖。”文体社区党委书记蔡瑛瑛坦言。
怎样才是对儿童友好?文体社区下辖5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社区内老年人口多,老人带孩子现象较为普遍。在推进儿童友好街区建设过程中,社区针对这一特点,开展了系列促进代际关系融洽的活动——
今年5月,“非遗传播师——共执竹丝承匠艺 同描鸢影寄童心”青少年纸鸢文化体验活动中,社区老人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风筝并亲手放飞;7月,社区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南湖营业所,开展“亲子看苏超,为南京加油”观赛活动;近期,社区还将联手南湖咖啡厅开展咖啡学堂,祖孙共享温情手作时光。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不仅在于硬件设施与活动组织,更在于俯身倾听,真正尊重“社区小主人”的意见。此前,文体社区成立了“小小民生观察团”,招募社区“小议员”代表。该机制旨在鼓励儿童实现自我决定、自我策划、自我创造与自我发展,让他们从自身视角出发,为社区治理献计献策。在实践中,孩子们通过充分讨论、积极参与和认真表决,成功选出了“小小民生观察团”的团长。
在莫愁湖街道,治理理念正经历着从“为儿童决策”向“让儿童决策”的深刻转变。秉持儿童友好理念,街道社区积极赋能“社区小主人”参与治理,孩子们的提议也从图景一步步变为身边实景。不久前,有孩子提出康福村13栋拐弯处放学骑车存在盲区隐患,文体社区迅速响应,根据孩子的建议在该处加装了道路广角镜。在计划对辖区235个单元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时,文体社区也主动邀请儿童志愿者共同参与。
在莫愁湖街道党工委看来,教育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儿童友好关乎街道社区的文明程度;“人才跟着孩子走”,营造适宜儿童成长的友好环境,更关乎锦绣建邺的城市生态、关乎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持久竞争力。
“对儿童友好,就是对未来友好。”莫愁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结合南湖记忆三期项目建设,街道还将持续升级儿童友好街区,营造适宜儿童成长的环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上一篇:体育场馆的“南京活法”
下一篇:阎队长将拼劲留在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