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小博士)
日前,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通过了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并申报的新矿物“钕黄河矿”。
据分析,钕黄河矿的发现与获批,以及白云鄂博矿床中富钕族稀土矿物的发现,为稀土资源的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
稀土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被广泛应用军民两大领域多个细分行业,我国在稀土产业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
稀土永磁材料(如钕铁硼)的核心成分是稀土元素(如钕、镨、镝等),这些稀土元素属于小金属,稀土永磁材料也是小金属的重要应用产品。
近年来,得益于科技行业迅速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在全球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相关企业也因此发展迅猛。
本期将全面梳理稀土永磁和小金属领域关联公司,根据业务关联度和其最新披露的财务预增数据,筛选出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较好的9家,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稀土永磁及小金属领域核心企业投资价值分析(2025年中报预增版)
第一名:北方稀土(600111.SH)
核心优势:
全球轻稀土龙头地位
:掌控全球最大轻稀土矿白云鄂博矿,储量占全国80%以上,2025年开采配额占全国67.9%,原料成本较同行低30%-40%。
全产业链布局
:覆盖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及终端应用(如永磁电机),磁性材料合金产能达10万吨/年,高性能钕铁硼产能扩至5万吨。
:拥有695项专利,突破钙钛矿电池效率24%等前沿技术,稀土分离技术国际领先。
亮点:
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1882%-2014%,受益于稀土价格上涨及新能源车、机器人需求爆发。
子公司磁性材料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出口镧铈合金锁定特斯拉供应链。
第二名:盛和资源(600392.SH)
核心优势:
全球化资源网络
:控股美国芒廷帕斯矿(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参股格陵兰稀土项目,海外稀土精矿产能占比20%。
全产业链整合
:覆盖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金属加工及锆钛业务,形成“矿山-磁材-器件”闭环。
技术协同
:稀土冶炼纯度行业领先,废料回收率达90%,成本低于同行10%。
亮点:
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545%-661%,受益于稀土价格回升及海外项目投产。
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矿2026年投产后将新增1.8万吨产能,强化资源掌控力。
第三名:宁波韵升(600366.SH)
核心优势:
高端磁材技术领先
:国内最早布局烧结钕铁硼企业,晶界扩散技术降低重稀土用量40%,产品进入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
新兴领域布局
: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磁材量产供货,低空经济eVTOL磁材研发推进。
产能扩张
:2025年新增5000吨产能,总产能达2.6万吨,包头基地成本优势显著。
亮点:
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133%-250%,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增长27%。
机器人磁材毛利率达38%,未来三年规划出货2000吨,对应营收8亿元。
第四名:中科三环(000970.SZ)
核心优势:
全球第二大钕铁硼厂商
:产能2.5万吨,市占率超15%,高牌号产品占比50%,技术对标日本日立金属。
客户资源优质
:合作特斯拉、大众、苹果等国际巨头,军工领域突破高温磁体技术。
研发投入
:年研发费用超5亿元,专利数量行业领先,晶界扩散技术量产能力突出。
亮点:
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148%-171%,机器人领域实现量产供货。
布局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技术储备覆盖石榴石型LLZO电解质。
第五名:中国稀土(000831.SZ)
核心优势:
中重稀土主导地位
:掌控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分离技术国内领先,军工资质齐全。
政策红利
:受益于稀土出口管制及国家配额管控,中重稀土价格弹性大。
技术研发
:突破稀土催化材料、抛光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亮点:
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155%-172%,氧化镝等产品需求激增。
与包钢集团协同,打造稀土原料-功能材料一体化基地。
第六名:广晟有色(600259.SH)
核心优势:
中重稀土资源控制
:广东稀土集团旗下,拥有广东省内稀土采矿权,离子型稀土储量丰富。
产业链延伸
:布局稀土金属、磁性材料及高端陶瓷,切入消费电子和军工领域。
绿色生产
:冶炼分离能耗降低40%,废水回用率95%,符合环保政策导向。
亮点:
2025年中报净利润扭亏为盈,稀土金属加工毛利率提升至15%。
稀土永磁材料进入华为、小米供应链,5G基站需求驱动增长。
第七名:东方锆业(002167.SZ)
核心优势:
锆矿资源全球化
:控股澳大利亚WIM150矿区(储量16.5亿吨),布局核级锆材国产化。
:核级海绵锆通过华龙一号认证,复合氧化锆陶瓷打入牙科种植体市场。
新兴应用
: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研发领先,锂离子电导率达2.1×10⁻²S/cm。
亮点:
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141%-156%,锆英砂价格反弹带动业绩修复。
收购澳大利亚矿山权益,锁定5年锆英砂供应,成本优势显著。
第八名:领益智造(002600.SZ)
核心优势:
铁氧体磁材龙头
:国内最大永磁铁氧体制造商,产能超10万吨/年,成本控制行业领先。
客户多元化
:覆盖苹果、三星、华为等消费电子巨头,汽车电子领域加速渗透。
技术升级
:开发高频低损耗磁材,适配5G基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亮点:
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31%-66%,消费电子旺季需求驱动增长。
布局光伏逆变器磁材,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至20%。
第九名:横店东磁(002056.SZ)
核心优势:
磁性材料全品类覆盖
:预烧料、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产能全球领先,市占率超30%。
光伏+新能源协同
:光伏组件产能8GW,磁材配套光伏逆变器,形成产业闭环。
研发实力
:年研发投入4亿元,磁粉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亮点:
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49%-63%,新能源业务贡献营收40%。
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储备丰富。
投资逻辑总结
资源控制为王
:北方稀土、盛和资源等依托全球稀土矿资源,形成成本与供应壁垒。
技术驱动增长
:中科三环、宁波韵升通过高端磁材研发突破,切入机器人、新能源等高景气赛道。
政策与需求共振
:稀土永磁受益于新能源车、风电、机器人需求爆发,中重稀土受出口管制政策催化。
风险提示
:需警惕稀土价格波动、海外技术替代(如特斯拉低钕电机)及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