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2025年时间过半,苏州港航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紧扣“稳”字发力,各项工作稳中有进、扎实推进,为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建设稳步提速,发展根基持续夯实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火热的当下,其作为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继续凸显。航道工程领域,全力配合省港口集团推进实施苏南运河“三改二”苏州段项目,积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在弃土区落实、管线迁改、施工组织保障等方面争取最大支持,并与省港投加强衔接,会同其优化方案,尽量减少施工期对项目周边的影响,力争实现“双赢”局面;申张线张澄段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建成,加强了内河与长江水运的联系;加快建设昆山茆沙塘“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航道,进一步提高干支航道互动效益。此外,加快碍航桥梁改建是当务之急,上半年多个桥梁工程取得新进展:苏申内港线胜浦大桥、长湖申线平望大桥(左幅)建成通车,在提高通航标准的同时,改善了过河交通条件;苏申外港线高垫大桥、申张线张澄段周家码头桥项目顺利完工,长湖申线芦墟大桥开工建设,为尽快打破“卡脖子”瓶颈奠定了基础。
沿江港口工程方面,加强码头功能整合和等级提升,常熟理文造纸多用途码头完成竣工验收,张家港浦沙及海力2号码头一期工程完成交工、太仓协鑫发电码头、张家港江海粮油内档码头有序推进,常熟亨通码头、张家港长江国际内河码头开工建设,常熟新泰港务码头取得省厅使用港口岸线许可。内河港口工程方面,加快码头规模化、集约化建设,白洋湾南港池一期工程、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码头有序推进,吴江頔塘粮库码头完成施工图设计,盛泽作业区码头一期工程开展初步设计报批工作,望亭电厂码头、昆山益嘉粮食码头取得省厅使用港口岸线许可,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码头提升工程、吴江澄源码头、吴中三明码头完成岸线使用报批。
港口运营稳中有进,服务能级不断攀升
今年上半年,苏州港和苏州内河港生产总体稳定。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99亿吨,同比增长3.9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03.76万TEU,同比增长3.11%。苏州内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274.21万吨,同比增长10.5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36万TEU,同比增长25.55%。
为进一步推动苏州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苏州港航积极作为,推进京杭运河沿线货运码头整合改造提升工作,上半年京杭运河沿线码头已完成优化提升25家,码头港容港貌显著提升。同时,结合苏南运河“三改二”项目建设,开展高效服务沿线港口码头功能优化提升试点工作,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审批手续,完成了京杭运河沿线第一个试点项目——苏盛热电码头的岸线评估会,进一步优化码头整体功能,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航闸管养稳中提质,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船闸的枢纽作用和支撑作用持续发挥,苏州三座交通船闸船舶通过量累计达到8267万吨,较去年同期上涨了5.94%,累计减免过闸费1073万。自5月1日起,虞山船闸取消过闸收费,运行2个月以来累计免收212万元。苏州交通船闸依托船舶过闸信用管理系统,累计为过闸船舶加分75062次,减分1978次。
航道养护是保障安全畅通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全市港航管理部门完成养护巡查里程2.21万公里,完成等级航道扫测260公里,开展应急扫测19次,维护航标1249座次,保障了航道设施技术状况受控,保障了水运通道安全畅通,为船舶安全航行保驾护航。
智慧港航稳中有新,创新驱动取得成效
积极开展航道数字化转型工作,紧密围绕《江苏省“一轴一网两融合”大流量示范通道及网络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要求,全力推进水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创新发布《内河航道工程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内河航道工程3D打印混凝土护岸设施质量检验规范》2项行业团体标准,为航道工程数字化管理和质量验收提供规范依据,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州港航方案”。
质量管理创新工作持续迸发活力,2025年上半年,共形成11项QC成果,其中7项获得江苏省交通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表彰,其中优秀成果被推荐参加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
接下来,苏州港航将继续锚定“水运江苏”建设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绿色转型为引领,以服务升级为抓手,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加快打造高效畅通的苏州内河航道网络,持续推进沿江、内河港口转型提升,积极探索先进技术在港航领域落地应用,为谱写“水运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苏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