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化纤集团展厅,用碳纤维制成的网球拍、钓鱼竿、自行车、行李箱、无人机等产品琳琅满目,格外吸睛。随着该集团围绕碳纤维板块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碳纤维制品正加速“飞入寻常百姓家”。
碳纤维比重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9倍,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导电导热性能优异,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工业黄金”。始建于1959年的吉林化纤集团,目前是全国最大、牌号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碳纤维生产基地,碳纤维产业链产能26万吨/年。
碳纤维产品附加值高,但生产技术门槛也高,国外长期实行严格技术封锁。为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2006年,吉林化纤成立研发团队,历经无数次试验,终于在2011年成功开创国产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
“经过近20年的创新探索,我们现已具有湿法、干喷湿法两种聚丙烯腈基原丝制备专利技术,拥有全球效率最高的原丝生产线、单线产能最大的碳化生产线,并实现了由‘卖原丝、碳丝’向‘卖复材制品’的转变。”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国兴碳纤维公司总经理孙小君说。
近年来,吉林化纤积极拓展碳纤维的应用场景,举全集团之力推进碳纤维复材及制品的多元化、市场化。今年1-6月份,其复材产量同比增长5.9倍,在风电叶片、低空经济、无人机、滑雪板、匹克拍等新型体育装备以及汽车轻量化各个领域迅速放量,带动原丝、碳丝自用率分别增长到91%和50%。
“依靠不懈的科技创新,我们的碳纤维板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在10年间呈裂变式发展,营业收入从4587万元增长至85亿元。” 吉林化纤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宏介绍,目前该集团正加速建设碳纤维“零碳”制品产业园,以进一步推动企业跃迁发展。(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车辉 柳姗姗 陈骁)
来源:工人日报
责编: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