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以学风建设引领作风建设
创始人
2025-07-18 09:05:47
0

以学风建设引领作风建设

  杨宏伟

  学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学风建设承载着传承党的理论品格、锤炼干部政治能力、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三重使命,既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内在要求,也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治本之策。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促进作风建设,是改进党的作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深刻理解学风在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学风是作风建设的“助推器”,决定着党员干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深度与效度。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损。学风建设在塑造政治品格、涵养执政能力、提升治理效能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作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学风是思想根基的“定盘星”,学风建设关乎党员干部世界观、方法论的确立。马克思主义学风既反对教条主义的“死读书”,也警惕经验主义的“蛮干事”。推动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校准价值坐标,不仅要通过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解决“思想提纯”问题,也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客观规律破除“主观盲动”误区。

  学风是政治能力的“孵化器”,学风优劣影响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和执行力。优良学风在认知层面培育战略思维,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化倾向,在执行层面树立精准思维,根治“上下一般粗”的机械落实痼疾,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实现作风建设从“治标”走向“治本”的关键跨越。

  学风是实践效能的“转换阀”,学风建设决定着理论武装向实践动能转化的质量。优良学风确保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敢啃“硬骨头”的改革魄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能解“大难题”的治理智慧,将思想成果转化为回应急难愁盼的为民情怀,使作风建设从“制度约束”升华为“行动自觉”。抓住学风建设这个关键,以理论清醒确保政治坚定,以认知革新驱动实践突破,就能有效推动并形成过硬作风。

  精准把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风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关键切口,既承载着理论武装的崇高使命,也映射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当前部分领域学风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思想革命的彻底性与制度变革的协同性尚未完全有机统一。

  在思想认识上,学风建设的政治属性未得到深刻理解。一些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异化为“笔记达标”“学分过关”的技术操作,在“任务式学习”中消解了思想提纯的初心,在“选择性吸收”中弱化了系统思维的能力,在“功利性积累”中丧失了追求真理的自觉。这种认知偏差本质上是将学风建设降格为事务性工作,导致“学归学、做归做”的知行断裂,使思想武器沦为装饰性工具。当理论学习失去改造主观世界的锐度,必然在实践中衍生出“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与“路径依赖”的经验主义。

  更深层次看,考核评价体系“重显绩轻潜绩”的导向偏差,使得理论武装的长期价值难以转化为可量化的治理效能;标准化教育培训与个性化能力提升的供需错位,削弱了理论转化效率。这些问题造成学风建设从价值引领向被动应付退化,使“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在具体操作中衰减。当制度保障滞后于实践需求,理论创新的活力就会让位于机械执行的惰性,实事求是的精髓就容易异化为教条主义的变种。唯有在思想淬炼与实践锻造的辩证统一中持续深化,破除“学用两张皮”的思维定式,学风方能引领作风释放时代变革的磅礴伟力。

  积极探索以学风引领作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学风建设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理论武装向实践效能的创造性转化。新征程上,需在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中开辟知行合一的新境界,使学风建设真正成为贯通思想革命与实践创新的枢纽工程。

  思想提纯是实践转化的逻辑起点。必须将学风建设从“知识积累”层面提升至“能力再造”维度。党员干部需深刻把握“知”与“行”的辩证关系,既要超越“为学而学”的功利主义倾向,警惕将理论学习异化为“思想盆景”,更要破除“学用割裂”的形而上学思维,杜绝把实践创新降维成“技术操作”。党员干部要在研机析理中培养“从理论中找方法”的自觉意识,在格物致知中锤炼“用方法解难题”的实践智慧,使思想武装真正转化为破解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能力储备。

  实践淬炼是知行合一的核心场域。构建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共生机制,既要建立“带着问题学、奔着成效改”的实践导向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前沿、矛盾攻坚一线检验理论认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创新思路,亦要通过建立政策效能评估、典型案例复盘等制度设计,推动认知模式与实践需求动态适配,防止理论认知陷入“空洞”,避免实践创新沦为“盲动”。唯有在思想提纯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实践淬炼中磨砺担当之能,方能将学风优势转化为过硬作风,把过硬作风转化为治理效能。

  持续构建以学风促作风的制度保障体系

  学风建设与作风养成的深层互动,本质上是思想自觉与制度规约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构建以学风促作风的长效机制,需以制度创新为牵引,在“破形式主义之弊”与“立知行合一之规”中实现治理效能的系统性跃升,为作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制度供给的科学性是长效护航的前提基础。要破解“制度悬浮”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必须构建系统完备、层次分明的制度框架。在顶层设计上,需将学风建设深度嵌入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在操作执行中,则要制定理论学习成效与作风建设指标的转化标准,以立体化制度设计为学风促作风提供精准导航。

  执行机制的协同性是制度落地的关键。要建立理论学习成果的实践转化清单制度,将改革攻坚中的难点堵点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试金石”。完善作风监督预警响应机制,通过大数据捕捉学风虚化与作风异化的关联信号。创新“述学+述职+述廉”三述联动的考评模式,将理论武装深度、破解难题力度、群众满意程度纳入综合评价,根治“表态多落实少”的顽疾。

  制度更新的迭代性是长效运转的保障。面对改革发展的动态需求,制度体系须具备自我革新的生命力。要定期检视制度执行中的“空白点”与“滞后项”,构建容错纠错与精准问责的平衡机制。既鼓励运用创新理论突破改革瓶颈的实践探索,又严肃整治知行不一的虚浮之风,形成“以学促干、以干践学”的良性循环。唯有以制度创新巩固理论学习成果、保障知行转化效能,方能使学风建设的“软实力”转化为作风养成的“硬约束”。

  学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学风就是牵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唯有以学风之纯正滋养作风之硬朗,以学习之深化驱动实践之跃升,才能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校准干事创业的行动标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应以“赶考”的清醒持续推进学风与作风同频共振,在深学细悟中厚植为民情怀,在知行并进中淬炼过硬作风,让思想伟力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践效能,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史诗。

  作者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德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沙中育产!... 转自:草原云“大风一起,沙子埋了半截墙,躲都没处躲!”7月17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牧民谢...
最大一笔eVTOL采购订单来了...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黄敏璇 胡梦然 深圳报道 国内低空经济eVTOL(电动...
25万的宝马,刺痛了多少中产玩... (来源:大象财局)宝马X3,价格跳水临近2025年第二季度末,不少正打算买车的网友发现,宝马X3的价...
投资者提问:近期山姆会员店背爆... 投资者提问:近期山姆会员店背爆出选品质量下降的问题,引起广大会员的不满,请问,公司东西湖会员店的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