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行 业 动 态 点 评
投资策略研究
关注 7 月政策窗口期的落地机会——周观点 20250716
国内物价持续低迷,需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
CPI 方面,自 2023 年 4 月以来始终在 0 附近徘徊,6 月 CPI 同比 0.1%,前值-0.1%,CPI 同比连续下降 4 个月后转涨;6 月 CPI 环比-0.1%,前值-0.2%。6 月核心 CPI 同比为 0.7%,前值 0.6%,核心 CPI 已连续四个月处于上升区间。非食品物价表现表现好于食品,6 月食品 CPI 同比为-0.3%,前值-0.4%;非食品 CPI 同比 0.1%,前值 0.0%。服务的物价表现表现好于消费品,6 月服务 CPI 同比为 0.5%,前值 0.5%;消费品 CPI 同比为-0.2%,前值-0.5%。从具体项目来看,食品 CPI 低位徘徊,房租、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用燃料、通信工具等价格同比继续下跌,家用器具、家庭服务、旅游、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价格同比相对较好,主要集中在服务消费领域。猪肉价格方面,6月猪肉 CPI 当月同比为-8.5%,前值为 3.1%,猪肉价格下跌明显,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生猪降重加速出栏,往后来看,猪肉供给可能逐渐降低,猪肉价格有望回升。
PPI 方面,6 月 PPI 同比-3.6%,前值-3.3%;环比-0.4%,前值-0.4%。PPI同比已连续 33 个月处于负数区间。6 月 PPI 环比较弱的原因,主要是国内部分原材料制造业价格季节性下行,绿电增加带动能源价格下降,以及一些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价格承压。6 月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PPI 同比降幅均未收窄。生产资料 PPI 同比-4.4%,前值-4.0%;生活资料 PPI 同比-1.4%,前值-1.4%。生产资料中的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跌幅仍继续扩大,生活资料中的食品类、耐用消费品类也保持负增长趋势,衣着类、一般日用品类 PPI 增速相对较好。新兴产业(汽车制造、电气机械、TMT 等)的 PPI跌幅也未出现明显收窄。总体来看,本轮 PPI 下跌范围更广、幅度更大、现阶段的支撑因素较少。
物价持续低迷的原因,国内来看,首先是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对于房地产上游制造和下游销售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拖累上下游产业链物价。第二是居民收入以及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居民房地产、股市等资产缩水,导致居民整体消费需求不足,实施消费降价刺激政策也使得 CPI 低位徘徊。第三,2023 年以来,新能源、光伏等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产品价格和利润持续走低。海外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内 PPI 变动有一定的影响;出口方面,疫情后出口增速较高以及目前的“抢出口”现象对于 PPI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后续贸易谈判局势的不确定性较高,外需有进一步减少的可能性,对于 PPI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拖累。
走出物价低迷的困境,需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按照此前高层会议的要求,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政府主导的投资需求,聚焦新基建、城市更新等;政府专项债券以及一些其他的超常规财政工具适度超前发力;在外贸纾困和企业减负等方面,财政可能也将和其他配套政策协同发力。适时降准降息,用好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需要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消费的需求端,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报酬收入,尤其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报酬;稳定财产性收入,尤其是房地产和股市。消费的供给端,“以供给创造需求”,在服务消费、新消费等领域持续实施支持政策,包括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冰雪经济、养老育幼、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数字消费、旅游业、体育赛事经济、中医药健康发展等。同时,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2025 年 6 月,由于 618 促销活动在 5 月提前发力,部分地区新的“国补”资金未下达,以及参考 2024 年同期的情况,6 月社零数据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是全年来看,消费端仍是支撑全年经济增速的重要抓手,拉动消费方面有望推出更多有力的政策,例如北京市 7 月 10 日发布《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着力优化消费供给,减少消费领域的限制因素。
部分产业需要加力推进产能出清与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防内卷”。针对“卡脖子”产业,推动产业升价和国产替代,而非“内卷”性质的扩张。进一步引导企业规范竞争。
市场观点:政策窗口期更多利好政策有望加速落地,风险偏好可能继续回升
海外方面,前期抑制市场风险偏好的负面因素持续释放,海外科技股连续反弹。6 月 FOMC 会议发布了经济预测摘要,下调 2025、2026 年 GDP 增速预期,上调 2025-2027 年失业率预期,上调 2025-2027 年 PCE 和核心 PCE 预期,后续美国经济走势“滞涨”预期进一步上升。近期美联储释放出更多的降息信号,市场逐渐押注降息,情绪上有所回暖。
国内来看,经济数据整体平稳且具备韧性,前期稳增长政策已逐渐消化,市场期盼新一轮宏观政策加码发力。进入 7 月,政治局会议时间窗口政策预期有所提升,货币政策、房地产、化债、“两新两重”、资本市场制度等重点领域的新政策有望落地。7 月 11 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这是今年 1 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地细则之一。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3 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 年周期指标+5 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长周期指标所占权重有所更大。往后来看,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更多长线资金有望更积极入市,更加注重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
市场机会来看,目前中报业绩预告逐渐披露,重点关注业绩超预期的个股机会。当前股市仍缺乏明确的主线,前期因整体风险偏好抑制而出现波动的部分科技成长板块(半导体、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等)值得重点关注;新消费、创新药等成长性行业在短期调整后仍存在明确的向上逻辑;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等偏稳定行业在风险未完全释放的时间点仍具有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市场波动风险等。
行 业 动 态 点 评
宏观经济研究
政策支撑下经济仍具韧性——6 月经济数据点评
事件:公司发布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 2025 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 12.20 -12.50 亿元,同比增长 33%-36%;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50-2.70 亿元,同比增长 65%-78%;实现扣非净利润 2.30-2.50 亿元,同比增长 58%-72%。单季度来看,预计 2025 年 Q2 实现营收 6.62-6.92 亿元,同比增长 24.23%-29.85%,环比增长 18.70%-24.0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6-1.76 亿元,同比增长59.93%-80.40%,环比增长66.80% -88.14%;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41-1.73 亿元,同比增长 44.15%-76.65%,环比增长58.23%-93.91%
要点:
2025 年 6 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 42287 亿元,略高于季节性,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 6.4%放缓,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 2.9%。6 月住户存款同比增速 10.78%,较上月加快 0.07 个百分点;住户贷款同比增速2.99%,较上月加快 0.02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活跃度略微上升,加杠杆意愿不强。
1-6 月地产销售同比降幅继续扩大。6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 10535.8 万平方米,略低于 2024 年同期水平,同比下降 6.5%,降幅较上月扩大 2 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在调整转型过程中,投资端表现依然疲弱,市场情绪暂未出现明显好转。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248654 亿元,同比增长 2.8%,增速较上月放慢 0.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均下滑,反映出稳投资的难度较大。
整体看,投资端,在政府债拉动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较快水平,但增长动力略有不足,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滑,拖累效应较为明显。消费端,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音像器材等耐用品依旧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但房地产市场形势仍较为严峻。我们认为在关税战高峰期过去之后,政府支出的力度和节奏将是影响后期需求是否稳定的关键指标。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拉动率计算可能有误差;部分数据由分析师计算得出可能与实际数据有误差。
公 司 动 态 点 评
沪电股份(002463.SZ)
25H1 业绩预计实现大幅增长,加速产能扩张助力长期发展
事件:7月 11 日,公司发布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 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6.5-17.5 亿元,同比增长 44.63%-53.40%;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6.1-17.1 亿元,同比增长 44.85%-53.85%。
25H1 业绩预计实现大幅增长,不断加速产能扩张。受益于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印制电路板的结构性需求,公司依靠多年的深耕与中高端产品的技术基础,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水平预计同比均实现增长。2025 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6.5-17.5 亿元,同比增长 44.63%-53.40%;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6.1-17.1 亿元,同比增长 44.85%-53.85%。AI 快速发展背景下,服务器、数据存储和高速网络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增长,叠加新兴领域的拓展,带动 PCB 市场内高阶产品需求提升,短期产能供应不充裕。公司着力加大对关键制程和瓶颈制程的投资力度,推进自身的扩产进度。公司在 2024 年 Q4 规划投资约为 43 亿新建人工智能芯片配套高端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已于 25 年 7 月左右启动建设,预期该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扩大公司的高端产品产能,更好的满足客户对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高端印制电路板的中长期需求,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公司产能将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通过,针对黄石沪士电子未来发展需求,公司管理层拟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就潜在项目投资进行不超过 36 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磋商。海外布局方面,公司泰国生产基地截至 25 年 7 月已小规模量产,同步稳定生产良率,加速开启客户认证与产品导入工作。
高端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保持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AI 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催生了高性能、高层和高密度互连 HDI 的 PCB 产品需求增长。公司长期坚持新技术的探索和研发投入,2024Q4 规划新建项目也包含高层高密度互连积层板的生产,不断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在汽车业务方面,公司与客户在新能源车三电系统,自动驾驶辅助,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快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深度参与客户前期设计及验证。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应用于 800V 高压架构的产品技术优化和转移,推动采用 P2Pack 技术的产品在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等方面的商业化应用。我们认为,随着全球 AI算力产业持续加码投资,数据中心市场朝更高传输速率、更低功耗要求发展,高速网络交换机以及 PCB 产品向更复杂结构演变,公司不断加速中高阶产品研发生产,提升技术实力,或将带动公司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产品质量管控风险、海外建厂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