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月朗星稀,夏夜沉醉。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镇三境村的村委会议室灯火通明,不时传出笑声。
走近一看,30多名村民围坐在一起听着课,时而皱眉沉思,时而低声议论,“就像手机里住了个老师,不懂的地方问它就对了!”“这玩意还挺聪明的,明天下田再试试。”……
原来,这是三境村“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培训班”开课了。这个点子源于自治区妇联派驻三境村第一书记黄威的一番思考:“村里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产业发展受限,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我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村民不出门也能用上先进工具?”
带着驻村工作组多次与村民恳谈,黄威发现大家对新鲜事物其实并不排斥。于是,他萌生了开设“AI夜校”的想法,“把人工智能这扇窗打开给村民看。”
首节课,村民的反应比预期更热烈,原本预计有十几名村民来听就很不错了,结果来了30多人,椅子都临时加了几排。
课堂上,黄威解释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又结合真实例子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于生活与生产中:从识别农作物病虫害到帮忙写朋友圈文案;从教孩子学英语到调解邻里纠纷,一项项具体功能引起了村民浓厚兴趣。
妇女是课堂学习的主力。她们尤其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当黄威现场演示如何用人工智能帮忙分析孩子的学习问题,并生成个性化辅导建议时,许多村民眼前一亮,不少人当即用手机操作起来。“你看,这是我刚问的,它回答得比我想的都周到。”一名村民一边说一边转给邻座看,引得大家连连点头。
黄威又现场打开人工智能的口语练习功能,播放了一段互动学英语的对话,引发现场一阵笑声。“太有趣了!跟真人说话似的!”一名村民笑着感叹。
“这是我们村第一次系统性学习人工智能,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黄威说,接下来他还会围绕现代农业、家庭教育、学业辅导等主题,带领村民一步步掌握更多实用的AI工具。“我希望有一天,村民用AI就像用微信一样自然。”
夜色已深,村里的“AI夜校”才刚刚亮起灯光。一场属于新时代乡村的“数字革命”,正在三境村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