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2025年暑运高峰已至,在京张高铁重要交通枢纽——北京清河站站房“天花板”上,有一群铁路人如同“飞檐走壁的蜘蛛侠”,在旅客看不到的地方,对站房的屋顶、天花板、墙体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与维护,默默守护着人们的安全出行。
昨天(17日)下午3点,北京室外温度攀升至35摄氏度,阳光炙烤着清河站的巨型坡形屋顶,国铁北京局北京房建公寓段北京高铁房建检修车间北京高铁检修工队清河岗点班长杨晋贵带领两名职工,再一次爬上了清河站站房40米高的屋顶,对百余个防风夹的螺丝、7处消防联动排烟窗的密封性展开巡检,并清理排水通道。“北京已进入汛期,阵风多、雷阵雨频繁,我们的巡检必须更加细致。”杨晋贵说。
要进入屋顶作业,需攀爬三段直上直下的天梯。这段足以让人望而生畏的天梯,在杨晋贵和同事们脚下却如履平地。“通道狭窄,看不到周围的情况,夏天当手触摸到滚烫的东西时,就知道屋顶到了。”下午3点,测温枪显示清河站站房外屋顶的顶面温度已经高达70摄氏度。行走在屋顶的马道上,热浪阵阵袭来,清河站周围的车水马龙、站场中来往的复兴号、远方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但杨晋贵和同事们无暇欣赏这别样的风景,他们紧盯着脚下分布的防风夹。“这些防风夹至关重要,对屋顶封板起着固定作用,每一颗螺丝都要仔细检查,不能有松动。”屋顶金属板材的强烈反光,很快就晃得人睁不开眼,可杨晋贵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作业环境。
清河站屋顶一共有7处消防联动排烟窗,窗户的密封性是检查的重点。“玻璃周围的胶一旦老化,雨水会顺着排烟窗直接漏进下面的候车大厅,影响旅客的候车感受,我们每次上来都会对这些玻璃的连接处进行查看。”屋顶巡检,边缘处的排水沟也是必检项目,“这儿得多留意。”杨晋贵和同事下到排水沟里,蹲下指着排水口对北青报记者说:“这里有时会有絮状的灰尘或者树叶,发现了就要赶紧清理。”他一边说,一边伸出手,将手指探入其中,把堵在沟口的垃圾及时清理出来。暑运期间,在40米高的屋顶作业,既要战胜高空作业的恐惧,又要抵御高温。“班组里的藿香正气胶囊和清凉油,可是我们战高温的常备‘神品’。”
与屋顶70摄氏度的高温相比,屋顶和站厅之间的“天花板”内部则是另一番闷热景象。抬头望去,纵横交错的钢梁与支架构成了一片钢铁森林,从马道向下俯瞰,候车大厅里熙熙攘攘的旅客清晰可见。在“天花板”内作业时,杨晋贵和同事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谨慎,生怕有物品从天花板的镂空处掉落。“我们在这里主要检查钢结构是否锈蚀、焊缝有无开裂,同时从内部查看排烟窗的漏雨点位,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排查,确保能及时发现漏雨位置。” 杨晋贵介绍,清河站屋顶与“天花板”的高空巡检维修工作每月开展一次,每次作业时长约2个小时。
当夕阳西下,余晖为清河站的屋顶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杨晋贵和同事们结束了巡检工作,带着满身的疲惫和汗水走下天梯。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站房的光影之中,而他们守护的清河站,依旧灯火通明,迎来送往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虽然我们不直接面对旅客服务,但工作却与旅客出行紧密相关。”杨晋贵深有感触地说,“‘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大伙平时巡检得勤、维修得快、维护得好,旅客的候乘体验自然就会提升。”(记者 王薇)
下一篇:提振消费政策应乘势而上早出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