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延安、浙江宁波、福建龙岩、四川德阳等地税务部门曝光4起依法查处的骗享税费优惠偷税案件。陕西永明煤矿有限公司通过违规扩大研发人员范围、虚列研发工时、将部分生产经营用材料违规列入研发材料费用等手段,违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少缴企业所得税184.94万元,被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323.41万元。宁波红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将经营费用、非研发人员人工费用违规计入研发费用等手段,违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少缴企业所得税79.94万元,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48.96万元。
龙岩亿懿生辉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在账簿多列支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违规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费优惠,少缴企业所得税333.67万元,被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472.33万元。四川仁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借用他人身份证设立4户个体工商户,通过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虚列工资薪金支出等手段,违规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少缴企业所得税123.35万元,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21.3万元。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李建军认为,这些行为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案件查处结果表明,任何企图钻政策空子、破坏税收秩序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教授杨默如认为,税务部门通过“信用+风险”动态监管体系,对企业异常成本占比、个体工商户集中注册等风险指标实施精准识别;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比对第三方平台销售数据、银行流水等信息,让虚开发票、隐匿收入等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随着税收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和纳税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税收监管与纳税信用管理水平也在持续提升。”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许萍表示,企图通过违法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企业,终将难逃税收监管和法律严惩。广大企业应该将遵规守法嵌入经营全流程,坚守税收法治底线。
目前,多地税务部门积极创新方法推动企业合规经营。比如云南税务部门积极搭建“银税互动”桥梁,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资本”,让信用融资贷款惠及更多经营主体,构建“守信者受益”的税收营商新生态。青岛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为智能装备企业量身定制“体检清单”,就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政策适用情况开展“税务体检”,根据“体检结果”提出合规建议,帮助企业优化内控管理。
打击违法就是保护合法。今年以来,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深化拓展“政策找人”,着力推动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精准快速直达经营主体。今年1月至5月,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6361亿元。据了解,税务部门将在持续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助力广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同时,依法严厉打击违规享受、恶意骗享税费优惠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法治公平的税收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税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