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风TradeWind)
折旧侵蚀利润
作者:郑敏芳
编辑:松壑
日前,刚获得深交所主板IPO受理的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科股份”)被抽中现场检查。
惠科股份在全球面板行业位居第三,仅次于“面板一哥”京东方A(000725.SZ)和TCL华星。
随着日韩厂商纷纷退出LCD市场后,京东方、惠科股份等大陆系厂商在这一行业的话语权正在逐步上升,2024年大陆系厂商的市占率已经接近7成。
全球每10块显示面板,有近7块来自大陆厂商的恐怖支配力早已不是目标而是现实。
市场集中度提高后,LCD市场的波动性有望变得平缓,价格“内卷”的压力得到减轻。
2024年,惠科股份的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403亿元、33亿元。
但在稳定LCD的基本盘后,惠科股份还在斥资超百亿押注新的技术方向——MLED。
此番IPO,惠科股份计划募集85亿元,投向“长沙新型OLED研发升级”、“绵阳Mini-LED智能制造”等项目。
今年以来,惠科股份还先后筹划了2个MLED相关的项目,投资额合计达到190亿元。
但这一技术能否带来更多业绩空间,仍是未知数。
01
巨亏后“卷土重来”
这不是惠科股份首度冲刺IPO。
早在2022年6月,惠科股份就曾携95亿元募资额申报创业板IPO,但历时1年多后便主动撤回。
2022年的陷入巨亏,是惠科股份首度IPO失利的主因,同期亏损额高达20.97亿元。
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21年市场对大尺寸面板的需求剧增,进而透支了未来的市场;
同时供应端还在不断增加产能,加剧了2022年的供需失衡矛盾,多家面板行业龙头都陷入了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窘境。
2022年,京东方、群创光电(3481.TW)亏损额分别高达17.37亿元、68.49亿元;同期尽管TCL科技(000100.SZ)净利润仍达到17.88亿元,但同比下滑幅度已超8成。
随着产能结构的优化,2023年以来惠科股份已经逐渐“回血”,摆脱亏损的局面。
不过惠科股份的净利润规模仍未回到2021年的水平。
2024年收入较2021年增长了1倍多,但同期33.39的归母净利润规模仍只有当时的6成。
真正侵蚀惠科股份利润的是持续扩产后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折旧。
2024年,惠科股份的制造费用达到94.44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超1倍。
“报告期内,公司显示面板产线陆续转固,产品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较大,导致制造费用金额有所增加。”惠科股份表示。
随着在建工程逐渐转固,惠科股份的固定资产原值从2021年末的583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770亿元,期间增长了超3成;同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更是从84亿元一路狂飙至244亿元。
这确实推动了惠科股份的面板产能增长,2024年达到769万大板,较2021年增长了3成左右。
不过与同业相比,惠科股份的产线数量并不算突出。
2024年,惠科股份旗下共有4条G8.6LCD代线;同期京东方则拥有6条G8代线和2条G10.5代线,而TCL华星坐拥9条高世代线,涵盖G8.5、G8.6、G11等。
G8.5、G8.6、G10.5等作为面板产线的不同世代,随着代际提高,玻璃基板尺寸也会逐渐增长。
其中G10.5代线在切割65英寸、75英寸等大尺寸显示产品中更有优势。
虽然惠科股份并未布局G10.5、G11代线,但其凭借高效玻璃基板掩膜套切技术,同样可以满足市场对于大尺寸面板的需求。
据惠科股份解释,高效玻璃基板掩膜套切技术下,可以在一块玻璃基板上进行多种尺寸面板的切割,覆盖了从23.6英寸(套切)到116英寸(套切)的不同尺寸面板产品,在85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面板切割中同样具备优势。
2024年,惠科股份的85英寸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位居全球第一。
02
百亿押注M-LED
如今确实是惠科股份冲刺IPO的良机。
面板价格“内卷”正在逐渐告一段落,单价已经逐渐企稳。
2024年,惠科股份的TV面板销售单价为580.03元,仅较2021年下滑了近8%。
这背后是LCD的供给端格局正在渐趋稳定。
此前在面板行业占据优势地位的韩系、日系厂商正在持续被卷出LCD市场。早在2020年,三星已出售其苏州LCD工厂,加之去年LG向TCL华星出售LGD广州厂,韩系厂商已经基本退出LCD的竞争。
日系厂商亦是如此。去年8月日本国内唯一生产电视面板的厂商夏普宣布堺市工厂已停产LCD大尺寸面板。
2024年,全球接近7成的LCD面板产能均集中在中国大陆厂商的手中。
产能份额是争取话语权的重要一步。
产能逐渐集中在大陆厂商手中后,各方可以通过控制产能影响价格走势,降低“内卷”程度,从而实现稳定盈利。
2024年,各方通过控制产能的方式维持价格稳定。
第三方机构洛图科技指出,从2024年初的“2月岁修半月”、“3-5月大线满产”、年中的“6-7月减产”,再到下半年的“10月长休”等安排均由面板厂主动发起。
聚焦LCD领域有利于惠科股份稳定盈利,消化此前的折旧费用。
但惠科股份的“野心”不仅于此,M-LED正成为其重金投入的领域。
今年2月,惠科股份的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落地浏阳市,投资额达到90亿元;
仅3个月后,惠科股份又在南充市顺庆区投资建设“惠科全色系M-LED新型显示芯片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设计月产能100万片。
从投入的金额可以看出,惠科股份看好MLED技术的前景。
其中,MLED是一种基于LED 的新型显示技术。根据芯片尺寸可分为Mini LED和Micro LED两大分支,但核心原理都是通过微小化的LED 芯片实现更高精度、更高性能的显示效果,但由于技术瓶颈等问题,这类技术距离大规模应用仍存在距离。
超190亿元的MLED相关产线投入能够给惠科股份业绩带来多少助力目前仍有不确定性。
但随着这些产线的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后,其可能会对利润造成侵蚀。
与此同时,惠科股份或许还将面临更多的负债压力。
截至2024年末,惠科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68.78%,高出京东方等8家同业中位值约16个百分点。
“同行业可比公司业务发展阶段有所差异,公司进入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的时间相对较晚,报告期内仍在持续建设产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厂房建设、设备购置以及技术研发等,资金需求量较大、债务融资较多。”惠科股份指出。
这些负债一部分源自国资。
此前为了进一步扩产,惠科股份与各地国资合资成立面板或智能终端等项目公司,约定这些项目公司的股权先由当地国资持有,但惠科股份承诺此后将收购这些公司的股权。
此举主要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但这笔负债的规模已超百亿。
截至2024年末,惠科股份待收购股权、已收购尚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和附有收购义务的少数股权余额合计达到129.27亿元。
此次IPO,惠科股份计划将其中的10亿元募资额用于偿还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