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徐景 文/图
当暮色笼罩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时,湖面便化作一块墨色琉璃,青砖黛瓦的仿古建筑群隐入夜色。此时,和八大山人纪念馆隔湖相望的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里透出暖黄色的灯光,宛如夜色中的一盏明灯。这座市民“家门口”的书房,每周都会举办各类充满巧思的分享活动,让读者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浸润于传统文化的氤氲之中,度过惬意慢时光。
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以八大山人书画为主题,书房整体建筑与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仿古建筑风格融为一体,飞檐翘角间尽显传统韵味。馆内设有八大山人书画专架,展示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古今名家各类书画作品。在书房的落地玻璃窗前,读者可执卷品茗,在书画墨香中静观“一湖烟雨半城山”的景致,感悟“闲云潭影日悠悠”的意境。
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馆长熊亮是江西省作协会员、散文诗人,数十载笔耕不辍。他将诗人的敏锐感知融入书房运营,积极组织各类阅读交流活动,让书房成为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活跃平台。
与馆内静谧的阅读氛围形成有趣对比的是,线上读者服务群里热闹不已。“名额又满啦?那我站在一旁旁听可以吗”“很少有这样学习节气经典诗文的机会,我们自带小板凳”……定于7月下旬举办的大暑诗韵·共品节气之美阅读活动预告一经发布,便引发读者热烈反响,名额很快就被抢光。传统文化正以鲜活姿态走进现代生活,让节气诗文不再是古籍中的铅字,而成为可感可触的文化体验。
自2023年担任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馆长以来,熊亮已经组织开展了百余场阅读分享活动。
日前,在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举办的主题为“作文,从看图写话开始”的暑期作文课堂中,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与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穿过书房的雕花窗棂,在静谧的梅湖水面荡起层层涟漪。
“想象一下,如果这位小女孩走进花丛,她会闻到什么味道?又会和花朵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熊亮话音未落,孩子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有的说,小女孩会和蝴蝶交朋友;有的说,花朵会和小女孩说话……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这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没有枯燥的范文背诵,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写作的乐趣和创作的惊喜。
“原来写作文可以这么好玩!”活动结束后,小朋友朱鑫宇兴奋地说。活动现场,熊亮特意为家长们准备了“儿童写作启蒙五维培养法”资料,系统讲解如何通过看图写话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想象力、写作自信和审美情趣。“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料,孩子玩得开心,还学到了真本事。”现场的家长纷纷表示。
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开展的各项特色活动,不仅滋养着前来求知的读者,更吸引了一批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在这里,知识与温情交织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找到了发光发热的舞台。
在今年7月份举办的“abc,大家说”暑假儿童英语角活动中,几位具备家庭英语教育经验的志愿者通过趣味互动游戏、情景对话等多样化的形式,为孩子们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角色扮演、英文歌曲学唱等环节,大胆开口说英语,在寓教于乐中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在这里教英语特别有成就感。”一位志愿者表示,“看到他们从不敢开口到主动表达,就是最好的回报。”
孩子们能在这里找到阅读乐趣和学习方法,成年人也能在此收获不一样的感动和趣味。在该分馆举办的“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精神”公益课上,已故新四军老战士叶道清的女儿叶芳为读者讲述了先辈感人的革命故事。在讲课过程中,叶芳动情地说:“我父亲生前多次表示,牺牲的战友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次活动还吸引了特地从湖北武汉乘坐火车赶来听课的戚临江,她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她不但全程听得认真,还挥笔为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写下“孺子书房传承红色精神”的题词。
在“插花艺术,扮美生活”活动中,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邀请了从事传统插花教学多年的陈雪芳,与女性同胞一起探讨交流插花艺术。通过陈雪芳的讲解,大家了解到,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及至唐宋,插花与点茶、挂画、焚香合称四艺,是当时人们普遍的生活素养。活动中,大家通过学习中华插花艺术六个基本花型、东西方插花艺术对比等知识,亲身感受中华插花艺术的博大精深。参加活动的张晓娟说:“今后,我将运用所学插花艺术,扮美大家的生活。”
健康师讲授中医传统健康文化,古筝独奏才艺表演,刺绣技艺教授,非遗文化展示……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举办的百余场活动,如今已惠及2000余人。在读者进出孺子书房的步履间,文化韵味不断向外撒播。
“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是在繁华都市中的一处诗意栖息之地。书房不大,却引来了许多热爱阅读的读者,也使这座城溢满书香。”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志愿者涂淑红表示,“每天进门能够看到的,是穿着红马甲、带着微笑的志愿者,离开时道别的,是熟悉的书友。书本给我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富裕,而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则让我心灵上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