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文露敏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新三样”物流提升工程。开展“构建动力锂电池安全高效物流通道”强国试点。开展出口动力电池(锂电池)包装使用鉴定智慧检验试点。加强光伏产品运输技术标准研究和仓储设施建设,拓展新能源汽车集装箱船、多用途船运输,支持新能源汽车“铁路快速通关”和“抵港直装”。发展“班列+汽车”运输模式。
很长一段时间内,“四川造”动力锂电池出川高度依赖道路运输。
当业内人士纷纷呼吁“道路运输已达现有运输能力的瓶颈区”,动力锂电池却拿到了“火车票”:去年11月,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实施“新三样”物流提升工程,开展“构建动力锂电池安全高效物流通道”强国试点,开展出口动力电池(锂电池)包装使用鉴定智慧检验试点。
动力锂电池乃至“新三样”产品的出川之旅,未来或将再次刷新。
动力电池“坐上火车”“乘上快车”
无论是去年首发试运专列,还是今年出台《方案》再次强调动力锂电池的物流提升,四川都有充分的动因:作为锂电产业大省,全省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如果把动力锂电池比作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运输就是产业发展的“动脉”。从四川到新能源汽车主要生产地上海、安徽等地,“动脉”的安全、畅通十分重要。
根据《2023年动力电池运输行业发展报告》,道路运输是国内动力电池的最主要运输方式,约占90%;而我国锂电池出口则主要通过水路运输。
2024年11月19日,挂载了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力锂电池集装箱的列车在四川宜宾港出发,驶向上海。罗顺 摄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每年出口运输锂电池相关产品10万至20万吨,电池组件通过公路运输3天到达上海或厦门港口,再经过40至50天的海运到达目的国,整个运输周期约为53天,且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此前,动力锂电池属于危险货物,铁路运输有一定限制。”四川省交通物流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铁路具有运量大、全天候、成本低等运输优势,“破冰”是不少电池生产企业的共同期待。
2024年11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实施的“构建动力锂电池安全高效物流通道”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名单,打通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通道即为试点任务之一。
就在同月,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动力锂电池成功“坐上火车”。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布《40英尺集装箱装运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铁路安全运输试运条件》基础上,铁路部门专门采用了具有阻燃隔热功能的锂电池专用集装箱,通过纤维捆绑带加固的方式防止货物位移,同时配备护角垫来避免货物受损以及防止碰撞,严格将箱体偏心控制在100mm以内。
不过,记者了解到,当前,锂电池专用集装箱返运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在探索阶段。《方案》的出台,或将为释放动力锂电池“坐火车”的成本等优势提供助力。
公路运输动力锂电池的效率也有优化空间。“推动动力电池‘乘上快车’。”四川省交通物流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制定低危动力电池道路运输有条件豁免制度,明确企业、车辆、电池等豁免条件,在四川、重庆范围内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试点,并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基础上,稳妥推进普通货车运输动力电池货物。
包装智慧监管助力动力电池顺畅出海
今年前5个月,宜宾市“新三样”产品出口31.7亿元,同比激增51倍。飙升的数据背后,畅通物流各环节的需求,仍然很具体。
“在国际运输方面,锂电池被列为危险品,需要危险货物包装。”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十七条,生产出口危险货物的企业,必须申请商检机构进行包装容器的使用鉴定。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包装容器的危险货物,不准出口。
因此,每一批动力电池出口,海关都需到企业开展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签发《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以满足国际运输要求。
以四川时代超级工厂为例,产品出口批次多、数量大,并且经常会出现多批货物同时出口的情况。每次检验,企业相关人员和海关工作人员都会奔走在各个仓库之间。“有时一次检验需上下楼50多趟,花费将近5个小时。”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企业产能持续释放,现场逐批检验的人工查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日益急迫的高效通关需求。
2024年2月,成都海关试点开展出口锂电池包装智慧监管,集成AI智能识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监管系统,采集自锂电池包装环节全过程信息,将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形成产品数据画像,建立实时感知、动态监测、精准反应体系。
运用智慧监管系统,企业产品与包装信息可通过系统上传,经系统自动比对分析生成处置建议,海关验核合格后即可放行,动力电池验放时长从此前的48小时锐减至30分钟,在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每年还可助力企业节省仓储物流费用至少200万元。
数据显示,2024年,“宜宾造”锂电池出口达到44.68万箱,同比增长61.18%;今年1—5月,更是同比增长了93.98%。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方案》安排部署,下一步,他们将推广经验做法,扩大试点范围,并积极探索做好锂电池通过国际班列运输出口的监管准备,更好地服务四川锂电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除了开展“构建动力锂电池安全高效物流通道”强国试点及出口动力电池(锂电池)包装使用鉴定智慧检验试点外,围绕实施“新三样”物流提升工程,《方案》还提出,加强光伏产品运输技术标准研究和仓储设施建设,拓展新能源汽车集装箱船、多用途船运输,支持新能源汽车“铁路快速通关”和“抵港直装”,发展“班列+汽车”运输模式等。
“新三样”产品的出川之旅,还在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