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政协委员杨顶建:十年磨一“线”
创始人
2025-07-16 21:47:19
0

(来源:人民政协报)

转自:人民政协报

△杨顶建(右二)指导团队做研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杨顶建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百迈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获2025年海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5月13日,在海南省定安县塔岭工业园区内的海南百迈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杨顶建和科研人员正在显微镜前观察着最新研发成果——国内首根“带倒刺免打结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该线细如头发,线上均匀分布着倒刺。这一条线打破了国外在手术缝合领域垄断多年的局面,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不仅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而且多项指标优于国外进口产品。

“我们研发的这款产品得到了业界和临床医生的高度认可。目前,全国已有3000余家医院用上了该线,包括800余家三甲大型综合医院。”杨顶建自豪地说道。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时光倒回至2001年。

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做研究期间,杨顶建就因刻苦钻研的韧劲令老师、同学们印象深刻。凭着这股韧劲,他先后取得生物物理学硕士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等学位。科研之余,他还喜欢捣鼓机电产品。

“科学研究工作固然纯粹,但又有多少科研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产品?”一个念头在杨顶建心中愈发清晰:“将科研落地,服务社会!”

秉持着这份初心,2001年,杨顶建放弃了高校丰厚的待遇,赴海南踏上了创业之路。

创业伊始,杨顶建一直思考如何走出一条与别人不一样的道路。他将目标聚焦于用途广泛且研究难度大的医疗器械上。经过广泛调研,他发现,手术缝线里的倒刺线在当时还没有国产,产品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用量大且价格昂贵。

在手术过程中,外科缝线关系到患者伤口愈合质量。传统缝合线容易导致伤口缝合的质量欠佳,有的患者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做伤口处理,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也加重了病情。而美国一家公司生产的倒刺缝线虽然解决了难题,却由于对该线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采取严格封锁,一条倒刺缝线价格在国内卖到了2000元以上。

“带倒刺免打结的外科缝线好比在人的头发上用机器切个口,难度极大。研发前期,我们面临着一无技术可查、二无机器可借鉴的窘境。”杨顶建带领团队日夜攻关,查阅大量资料,请教相关专家,动手研制出样机,在一根线上反复切割倒刺口。经过7年的不断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免打结可吸收倒刺缝合线的切割工艺及相关设备。

“线”研制出来了,应用的问题却接踵而至。很多医院认为国外的产品长期稳定,新产品应用有不可控风险。为打消顾虑,不让成果“吃灰”,杨顶建向医院建议先从可观察的外科手术缝皮开始使用。在他的多次游说下,天津市南开医院决定试一试。杨顶建派出专家小组到现场指导,大家用后反映良好。

2017年,免打结可吸收倒刺缝合线顺利完成了临床试验。杨顶建又联系多家医院,多次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推广应用。两年后,带倒刺免打结可吸收缝合线“封创翎”获批上市。

随后,杨顶建一鼓作气,继续带领研发团队开始了另一款国外巨头垄断产品的研发工作。2023年,一款由交联明胶制备而成的可吸收微球形血管栓塞剂“百吉弗”获批上市,该产品具备高弹性、可吸收、可降解等技术特点,进一步提升了国产肿瘤栓塞介入器械的技术创新。

躬耕政协 积极履职

作为海南省政协委员,杨顶建的履职足迹始终围绕着“科技赋能产业”这条主线。

“希望能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为助推科学技术赋能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杨顶建步履不停,不仅多次参加省政协组织的学习和调研活动,还经常就科技创新话题与社会各界人士广泛交流,认真倾听来自产业一线的声音。

这些声音,被杨顶建落在笔端,提交了一件件凝结着思考的提案。

杨顶建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深刻理解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逻辑关系。

因此,在《加强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促进企业科技升级》的提案中,杨顶建格外关注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和动力,但一些企业难以完成高难度的研发。建议建立校企互动机制,将高校的专业研究生派驻企业从事专业研究,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帮助完善研究设施。”

围绕缩短海南医疗器械行业与国内较发达省份的差距,杨顶建也直击重点,建议省相关部门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一定要以企业实际获得为前提,对前期政策进行梳理和评估,对看来很好但是无法落地的政策制定实施细则,对前期投入巨大又产生良好效果的产品予以事后奖励。

2024年,杨顶建撰写的《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将海南打造为国际药品和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基地》被评为2024年度海南省政协好提案。杨顶建认为,海南制药产业链完整,设备先进工艺成熟,具有专业的制药技术人才队伍,具备了国际制药产业承接能力。建议海南充分利用好自贸港的政策环境,将海南打造成国际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主要代工基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海口海关、省医保局等协办单位对提案进行研究,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突出制度集成创新,通过政策宣传引导、科学监管和优化服务,充分发挥“乐城研用﹢海口生产”联动发展优势,加大政策研究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吸引更多国际创新药械落地海南,争取更多突破性成效,全力推动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不是一蹴而就轻松突破的。”回顾研发之路与履职实践,杨顶建更加深信,唯有非凡的勇气和不懈的投入,方能抵达目标。

记者:陈启杰

文字编辑:王亦凡

新媒体编辑:李婧然(实习)

审核:李木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LME期铜收跌10美元 报96... 格隆汇7月17日|LME期铜收跌10美元,报9635美元/吨。LME期铝收跌3美元,报2578美元/...
永安研究丨黑色产业“反内卷”潜... 2025年7月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标志着“反内卷”成...
天气闷热会影响自来水吗?记者实... (来源:千龙网)这个夏天,北京高温、高湿的气候让市民也经历了一把类似南方的“回南天”,空气湿度一度超...
怀柔实现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器规... (来源:劳动午报)转自:劳动午报 近日,由怀柔科学城创新企业观薇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
可以丝滑“炫”竹子 大熊猫的咬... 您是否好奇?大熊猫啃起坚硬的竹子来为何能如“行云流水”般丝滑呢?其实,这背后的奥秘除了我们熟知的“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