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7月15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车百智库研究院联合主办、以“新质引领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在吉林长春东北亚会议中心召开。
与会代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国内高校有关专家,以及吉利、岚图、江汽、一汽、长城、东软睿驰、法雷奥、地平线、芯驰科技在内的整车和供应链企业,共同探讨新时期下汽车智能化作为新质生产力,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总体推进作用,以及基于安全与效率的创新形式。
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致辞中表示,从现在至2030年,中国汽车行业当加速普及辅助驾驶、培育智能驾驶文化,并快速提出L3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维持全球领先优势。他预计,2030年及之后两三年,将是 L3、L4 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期。
张永伟还建议,企业的竞争力重心应迁移至智能和AI能力。未来汽车成本中机械占比将由70%降至30%以下,电子与软件占比将达到70%,智能化和成本成为购车决策的首要因素。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在论坛期间,整车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技术路线选择、品牌升级与生态构建上的实践与观点,展现了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CEO)卢放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如何突破低水平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行业应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和开放创新,实现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跨越。
岚图汽车CEO卢放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马翠兵表示,中国车企正迎来进军高端的绝佳时机。江淮汽车自2019年与华为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在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服务等全价值链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尊界品牌便是典型实践。
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兼九章平台CEO周时莹提出, 2024年以来,座舱和智驾系统几乎都默认接入AI模型,但也对底层芯片、OS架构及应用层兼容性提出巨大挑战。她提到,目前多数整车厂还未完全实现软硬件的绝对分离。
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副总工程师逄淑一则介绍了长城推出的端到端组合驾驶辅助大模型SEE。该模型采用 “数据驱动+模型安全+安全策略兜底” 模式,在端到端大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安全评估网络和人工规则进行安全仲裁,保障系统安全。
另一方面,零部件企业作为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分享了各自在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方面的思考。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CTO杜强表示, AI对整个汽车行业、汽车体验以及汽车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重大。中国的软件供应链在底层操作系统领域已成长成熟,具备快速适配芯片和电子电气架构的能力,满足车企高速迭代需求。
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认为,在智能化时代,除新能源电动化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外,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与个性化视觉元素(如车灯)也愈发重要。其中,车灯已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设计与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
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与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认为,智能驾驶类似手机基站,技术复杂但难形成差异化,因而发展核心是 “快速迭代”。但他也坦言,产业周期中需平衡降本与技术迭代,行业尚未成熟,过度降本会牺牲用户体验和安全性,应通过技术迭代(如算力提升)推动体验升级。
地平线副总裁吕鹏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芯驰科技MCU产品线总经理张曦桐表示,近年来,车企积极自发采用国产芯片,推动国产化进程明显提速。而产业的供应链关系也在重构,越来越多地芯片企业参与到整车设计早期阶段,与主机厂、Tier 1联合定义产品、共同开发,以满足快速迭代和高质量要求。
领充新能源CEO周强认为,车网互动有利于缓解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带来的电网压力,保障电网稳定。当前车网互动仍处于商用初期,但正加速向场景化、系统化、平台化发展;园区级能源系统将成为车网互动落地的关键场景。
瑞声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学京表示,随着智能座舱的快速演进,车载声学正在从“听觉系统”转变为构建“第三空间”的核心技术支撑。
同时,与会的高校专家代表也围绕智能驾驶安全、电驱动系统、智能底盘分享了各自在智能汽车关键领域的创新理念,为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教授王建强指出,目前智能汽车安全技术主要沿规则驱动和数据驱动两种路径前进。两种路径均难以单独支撑智能驾驶向更高等级演进。基于此,他提出“认知驱动”路线,即融合人类类脑认知与知识经验的启发方式,通过感知—认知—决策三大环节打通规则与数据的融合通路,实现系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准确感知、深度认知与安全决策。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教授王建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哈尔滨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国家卓越工程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提到,随着充电系统电压向1000V乃至1500V迈进,碳化硅等宽禁带功率器件逐渐成为主流,但也带来封装热失控、系统成本高等问题。他强调,电驱动系统作为核心零部件必须实现自主可控。
吉林大学教授卢荡表示,智能底盘是智能汽车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智能轮胎及其域控制软件将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的重要基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