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守广
通讯员 赵梅 济南报道
近日,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名突发心跳骤停、命悬一线的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在经历持续心肺复苏(CPR)后,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支持下,争分夺秒地完成冠脉造影及一系列治疗操作,成功开通了堵塞的“罪犯血管”,术后辅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多学科团队协作下,患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康复出院。
王先生今年61岁,因突发持续性胸痛被紧急送往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王先生刚被推进急诊科诊室,就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医护人员立即开始抢救,持续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王先生短暂出现自主心律后仍极不稳定,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心源性休克,有效循环难以维持,命悬一线,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生死关头,医院立即启动紧急循环支持团队。多学科团队以最快速度成功建立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转机启动的瞬间,如同为患者打开了生命的“重生之门”——它暂时替代了患者衰竭的心肺功能,为后续的进一步诊断和决定性治疗创造了机会。
在ECMO的护航下,王先生被转运至导管室。冠脉造影结果清晰显示可怕的病变:猝死的原因是前降支血管完全闭塞,同时右冠和回旋两根血管严重痉挛。这正是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罪魁祸首”——急性心肌梗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医生为其迅速成功开通了闭塞血管,恢复了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
该院重症医学科胡晓波主任介绍:“该病例的成功救治,是多学科协作的成果,代表医院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传统心肺复苏难以维持循环的极端危重情况下,及时启动ECMO和IABP等机械循环支持技术,为后续关键治疗创造条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心脏骤停到心肺复苏,从ECMO建立到血管开通,再到IABP辅助,这场高难度的生命接力跨越了急诊科、重症医学科(ICU/CCU)、心内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学科。每一分钟都惊心动魄,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流畅。得益于ECMO提供的可靠循环支持、冠脉介入治疗的精准血管再通、IABP的有效循环辅助以及多学科团队的卓越协作,患者最终从命悬一线到重获新生。
上一篇:范仲淹的“楚丘”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