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用好“差评”这块“磨刀石”
创始人
2025-07-15 08:32:06
0

用好“差评”这块“磨刀石”

据7月13日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游客陈女士在杭州吃火锅时,发现牛肉发黑、口感不对,便在外卖平台写了句“牛肉边缘发黑、口感偏硬”的实在差评。然而,这句吐槽竟换来商家“吃的比狗舔的还干净”的辱骂。事情最后以商家道歉、开除骂人员工收尾,平台维持差评,警方也上门进行了教育。

常听商家抱怨“差评是刺刀”,扎得商家生意差、面子挂不住。可仔细想想,很多时候,真正扎人的不是差评本身,而是商家对待差评的态度。消费者花时间写差评,大多是被服务或产品“刺痛”,想用真话戳破问题——这不是攻击,而是递来一块“磨刀石”。商家要是能珍惜机会来磨磨食材品控,说不定能化危机为转机;可偏要视其为“刺刀”,以辱骂回怼,结果只能是割伤自己的口碑。

近年来,现实中有过不少“差评悲剧”:有餐馆因差评上门威胁顾客,有网店追着买家删评,甚至还有商家搞“好评返现”刷口碑。这些操作看似“护面子”,实则是“捂盖子”。问题不会因为删评消失,只会越攒越多。要知道,消费者写差评,是还愿意给商家改错的机会;若连差评都懒得写,转身去了竞争对手那里,恐怕才是真正的“零差评噩梦”。

此番风波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平台用45个大众评审投票驳回商家申诉,警方第一时间上门教育。可见当消费者说出真话时,规则与公序良俗正成为可靠的“后盾”。而更重要的,是商家要学会“接招”:一家小面馆曾被顾客吐槽“汤太咸”,老板将这句差评打印出来贴在后厨,督促每天调整盐量;半年后,“咸淡刚好”成了新评价,回头客越来越多。这就是“磨刀石”的力量:用差评磨掉傲慢,磨出诚意,磨亮口碑。

城市的服务生态里,差评同样是一块“磨刀石”。游客选择杭州,可能因为西湖的景、龙井的茶,也可能是因为街边小店的烟火气和商家的包容度。真正有竞争力的城市,从不怕“有差评”,怕的是“差评没能解决”。顾客愿说真话,商家愿听真话,平台愿护真话,差评才会变成打磨服务的利器,把“游客来了不想走”的承诺,磨得更亮堂。

说到底,服务的本质是尊重,商业的智慧是倾听,当消费者用差评对服务“挑刺”,商家不妨弯下腰,把刺拔出来;当城市能包容不同的声音,才更可能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温暖之地。

源:工人日报 作者王志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好消息!新政策来临,弱视一切,... (转自:金融干货精选)
超30城官宣,公积金真的能付首... 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左宇坤)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在持续拓宽。近日,北京印...
客户买不够百万,私募就安排代持... 财联社7月15日讯(记者 封其娟)众所周知,私募投资有最低出资额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单只私募基金的投...
苏州工会开展“随手拍·驿站提升... 增设厕所和淋浴间、延长开放时间、添置可收纳折叠座椅……近段时间,江苏省苏州市总工会开展的“随手拍·驿...
软件ETF基金(561010)... 7月15日,截止午间收盘,软件ETF基金(561010)跌0.82%,报1.085元,成交额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