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潘海根11岁时就参了军。
“八一三”日军侵占上海时,他才六七岁。父亲被日伪杀害,母亲被土匪折磨自杀。哥哥迫于生计参加了国民党军队,3岁的妹妹当了别人家的童养媳,从此再没见过面。
潘海根开始了四处流浪的讨饭生涯。直到10岁,他在南汇县二灶泓镇干活,遇到淞沪游击队五支队一个地方常备中队的中队长。那人就收留他到了部队。可是,仅几个月,这个中队要埋伏到伪军中去。伪军不要10岁的小孩,潘海根被刷了下来。
1942年冬的一天,下着雪,潘海根正在要饭,碰上了五支队五大队大队副朱亚民率领的一支小队伍。他见到士兵们个个很和气,便提出要加入。战士们见这么个又瘦又小的孩子想当兵,觉得有点好玩,就把他带到了朱亚民跟前。
潘海根一直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同朱亚民的一段对话。
“你年纪这么小,为什么要参加部队?”
“我要报仇!我要吃饭!”
“你打仗怕吗?走路走得动吗?”
“不怕!我要报仇,就是要打日本鬼子,打汉奸,杀土匪。我不怕走路,讨饭也是要走路的。”
“好,你人小决心大,那就留下来试试看。你如果不听话,我们部队仍会不要你的。”
潘海根
潘海根便留在了朱亚民身边,平时是首长的勤务员,有客人来时是接待员,战时是首长的通讯员和警卫员,敌情紧张时要当侦察员出去侦察敌情,任务特别需要时还要当联络员,到日伪据点内的秘密联络站去联络或取情报。
在部队这所革命熔炉中,“潘小鬼”不断成长。开始,他对革命、对共产党认识很浅,只想到在部队有饭吃,长大了还可以替父母报仇。后来他渐渐懂得,自己参加的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平凡的队伍,是在侵略者占领的心脏地区竖起的一面抗日旗帜。
潘海根参军后,领导给他一支从伪军那儿缴获的土造单发手枪。潘海根十分喜爱它,无论白天、夜间,总是把它插在腰间。谁知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过木桥时,他不慎滑了一跤,把枪掉到了河里。五支队有规定,枪是战士的生命,人在枪在。潘海根自知闯了大祸,立即向领导作了报告。朱亚民发了火,但看“潘小鬼”可怜,同意他找机会到敌人那儿去缴来后再还。
1943年夏秋之际,潘海根护送中共浦东工委委员周强返回其活动地区,路上俘虏了一名伪军,还缴下了他身上的驳壳枪和左轮手枪。潘海根本来打算用驳壳枪向首长“还债”以弥补过去掉枪的过失,但经周强再三动员,他还是把枪交给了其他没有枪的战友。
但“潘小鬼”的这笔“枪债”最后还是还清了。1945年6月的一场战斗中,潘海根缴获了一支步枪、一支美国造的左轮手枪。战斗胜利结束,他把缴获的枪交给了朱亚民:“首长,这是我向部队还的枪!”实现了赔枪愿望的“潘小鬼”异常兴奋,朱亚民看着在自己身边不断进步的这个“潘小鬼”,也高兴地笑了。
抗战胜利后,潘海根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负了伤,伤愈后继续随部队战斗。1948年豫东战役时他虚龄18岁,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到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潘海根火线入党。
全国解放后,潘海根被组织送到苏州工农速成中学和南京大学读书,成了一名大学生。90年代初,他从上海照相机总厂保卫科岗位上离休。在此前后,他常常跟随当年的老支队长朱亚民,多次到浦东、浦西当年的抗日战场故地重游……
朱亚民与潘海根(右)
原标题:《你11岁时在做什么?我在游击队抗日打鬼子》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胡幸阳 沈思怡
上一篇:陇原行吟(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