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戴灵敏、通讯员陈思捷报道:一艘满载而归的接驳渔船缓缓靠岸,早已等候在码头的作业人员立即行动起来,一箱箱渔获在众人手中快速传递,整齐码放在货车上。最快只需要4小时,这些海产品就可在香港鱼市售卖。这是记者近日在阳江闸坡高桩码头看到的场景。据海关统计,目前,内地供港冰鲜海捕水产品中,每10箱中就有8箱来自阳江。
跟随满载渔获的货车,记者来到位于海陵岛的承风水产品公司。这里呈现着另一番忙碌景象:分拣车间里,工人们正根据鱼的体长和重量精准分拣,随后手法娴熟地将其装进保温箱中,加冰、封箱等流程一气呵成。10余名作业人员配合默契,分秒必争地将当天的渔获装入冷链专车。
“这批渔获品种丰富,预计今晚就能抵达香港。”该公司总经理冯贵许一边检查包装质量一边介绍。虽然正值休渔期,但通过休渔期免休钓具渔船作业,公司仍能保证每天4吨-8吨、月供200吨左右的稳定供应。
“我们必须抢时间,确保香港市民明天一早就能在市场买到这些海鲜。”冯贵许表示,得益于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及智慧海关通关政策的便利,从阳江陆路运往香港,最快只需要4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当天的渔获,次日凌晨2时左右便可在香港鱼市售卖。
高效供港的背后,离不开企业与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在阳江海关的实时视频监控室内,工作人员正依托“出境水生动物溯源管理应用”系统,对渔获的关键节点进行全链条式溯源监管。
阳江海关查检科科长张杰明表示,该关专门开通了“鲜活易腐农食产品绿色通道”,指导企业建立供港水生动物中转场,对拼车供港水生动物实行“集约化”监管,减少海捕鲜活水产的上岸等待时间。针对水产品可能存在的回货晚、申报迟等问题,设立“助企专线”,提供预约审单、查检等助企服务,确保水产品即报即检、即检即放。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阳江海关共监管供港水产品6741.6吨,货值达3.4亿元。
据介绍,作为广东省内重要的水产基地,阳江坐拥7个现代化渔港,其中2个是国家级中心渔港,年海洋捕捞产量约30万吨,海水养殖产量约80万吨。凭借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悠久的养殖传统,该市出产的优质海产品深受香港市场青睐。这条跨越珠江口的“海鲜快线”,保障了香港市民“菜篮子”的稳定供应,也为阳江海洋渔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