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林
宋城墙下
时光的箭镞穿越千年,比沧桑更早抵达,冷静地凝视,更多是礼赞的虔诚。
风的擦拭一次又一次,雨也洗濯过上百次,千次,万次,仅把最初的容颜擦旧,把岁月的肌肤洗出更多皱褶。
在拐角处,古城墙的风骨与天空形成夹角——这方窗口,藏住了一场场雨雪压在胸膛下的秘密,也封存了金戈铁马淬炼的烽火余烬。屹立于徽县吴山的这一段古城墙,见证的何止是惊心动魄的心跳?
在巍然矗立的城墙下,我为带着忧伤深感愧疚。在沉默的对视中,我恍若明白了一些什么……
白龙江畔
夜幕搂进怀抱的江水,仍在奔赴远方的翘首相盼,它的心情是舒缓的,它弹奏的夜曲也是舒缓的。
沿着白龙江行走,它柔软的波纹荡过,与我的心绪相牵,像轻轻攥紧我的一段往事——那段并不平静的心跳,便在心中荡起涟漪。
它的表达总是含蓄,连修辞都委婉得难以推却。那轮圆月已悄然相托,霓虹将月光碎成银两,而我的身影像守在岸边的垂柳,依然热爱这夜色下迷人的沉醉。
嘉峪关前
身板挺直的古槐,守护在嘉峪关城下,铺满通道的叶子上还藏着一些未诉说的故事。
给关城雕刻上沧桑的,是从明朝逆行而来的时光之箭;把沙土夯筑的古长城蚀刻得沟横纵壑的,是从西域狂奔而来的苍茫风雪。
昔日的号角马蹄声,已凝作遍地坚硬的沙砾;战鼓声、呐喊声铿锵,皆消融于蜿蜒而走的讨赖河。那些刀光剑影的岁月,早已远遁于祁连山纵深的纹理。
唯有天空的湛蓝,仍与六百多年前保持着同样的格调,我却期盼着——遇见前世一同把守过关城的兄弟。
远望祁连山
穿越地理上的河西走廊,像与一个梦短暂相拥,然后又各奔东西。
从兰州出发,过西宁,在格桑花盛开的青海大地,透过车窗望见神秘的祁连山,一路与我眉目传情;过民乐,过张掖,即至于嘉峪关的明长城下,祁连山的雪依然在视野里闪耀着圣洁的光辉……
数日后,又从嘉峪关南下,过高台,过张掖、西宁、海东,从另一侧车窗继续凝望,祁连山身披阳光织就的锦缎,通体灿亮如巨像,颔首低眉,那一刻——坚硬的岩石俨然天造地设的宝座。
这多像与我擦肩而过的流年,如一枚铁钉清晰留痕,又像雪花垒筑的万寿塔,让热泪浇出雪莲一样的芬芳,那正是一个灵魂该有的馨香。
忆琵琶洲
多少年了,两当县站儿巷依然怀抱琵琶洲,从秦岭漫步而来的嘉陵江,是一根情深义重的缠弦,铭记着缤纷的故事。
河水是生动的,带着粼粼波光,沿山谷奔跑的风是一根中弦,皎白的月光是一根老弦,清脆的子弦含在鸟雀的舌尖上,附着几分晨露的潮润与晶莹。
那一夜,杜甫的身影在《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的格律里孤独而无助;那一天的江水洗不黑他的白发,他的叹息被公元759年的风沿着缠弦末端诉说,骤然滂沱了我的梦……
杜公终究孑然离去。这一幕,至今在琵琶洲的流水中被反复讲述……
访鹅嫚湖
在鹅嫚沟口,一泓湖水眼波流转,会变着样儿说话。道欢迎时,湖水说得哗哩哗啦;表挽留时,话语绕在湖心岛的树荫下说得枝枝蔓蔓。一湖荡漾的碧波,含蓄得难以测出其中的真意。
那个金秋,我迎着微风赠予的凉爽绕湖而行,湖水将邂逅的喜悦化作一圈圈的波纹,把思念说得浅出深入,从耳廓处,一次次跃进芬芳的梦境。
谒云华山
蓝天的怀抱里,拥着几朵比棉铃轻盈的白云。那些云朵飘落在大地上,化作如笋生长的山峰——五瓣坚硬之花围成巨大的莲花,而现实中人们为它的命名,蕴含着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寓意。
不远处,塔子山始终静默,但有着如磐石般的坚不可摧。
上一篇:阳台种菜如何实现“田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