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 吕建
人血白蛋白并非保健用品,但部分患者盲目将其视为“增强免疫”“补充营养”的神药,甚至有健康人群高价求购用于“保健”,这种认知不仅可能伤了自己的身子,还会让无良商家有可乘之机。
人血白蛋白是健康人体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0%。它由肝脏合成,因此肝功能不全或肝脏手术患者常伴随低蛋白血症。这种蛋白质不仅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器”,还在运输脂肪酸、激素和药物分子中发挥关键作用。白蛋白的代谢涉及肌肉、肠道、肾脏等多组织参与,每日代谢量约为总量的6%~10%。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角色
其核心功能在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扩充血容量,并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辅助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白蛋白并非“营养补充剂”,其治疗目标始终是纠正病理状态而非提升体质。
破除误区
免疫系统的核心是球蛋白而非白蛋白。球蛋白中的成分直接参与抗体生成和病原体清除,而并不具备免疫活性。且白蛋白含有的微量内毒素、血管舒缓素等成分可能干扰免疫功能,甚至抑制免疫应答。
白蛋白并非优质营养源。其分解为氨基酸的速度缓慢,且缺乏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远低于平衡氨基酸制剂。营养不良的治疗关键在于补充能量和优质氮源,而非依赖白蛋白。
临床使用白蛋白需严格依据血清白蛋白浓度,仅在低于25g/L时适用。未检测血清浓度或在正常范围内随意输注,均属不合理用药。
尽管现代生产工艺通过60℃高温灭活病毒,但理论上仍存在极低感染风险。此外,白蛋白输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加重心衰、肺水肿患者的病情。
严重贫血、心力衰竭、白蛋白过敏者禁用;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控制输注速度,避免血压骤升或水肿加剧。例如,一名肝硬化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因快速输注白蛋白导致肺水肿,最终需紧急插管抢救。
严格规范,精准干预
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首选限钠饮食(每日钠摄入≤2g)和利尿治疗,仅在顽固性腹水或大量放腹水时联合使用白蛋白。此时,每放1升腹水需补充6~8g白蛋白,以预防循环功能障碍。肾病综合征患者若出现严重水肿且利尿剂无效,可短期应用25%白蛋白辅助治疗,但需密切监测心肺功能。
在烧伤救治中,白蛋白的输注时机也有讲究。伤后24小时内,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输注白蛋白可能渗入组织间隙加重水肿,因此需延迟至休克期后使用。
最后,人血白蛋白是有严格适应证要求的处方药,如果擅自使用,除了浪费金钱外,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专家点评
梁平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蒋光红
本文精准定位了公众对人血白蛋白的认知偏差,清晰阐述了其本质、核心作用及严格的临床应用指征。强调人血白蛋白是需经医生评估的处方药,绝非保健品,对纠正公众误解、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科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