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丁凯
盛夏时节,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乡中学七年级的课堂上,21岁的马俊龙正在给学生们上物理课。他是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作为第32批赴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支教团的组长,他深感责任重大。
怀揣母校的谆谆教诲,马俊龙与支教团成员跨越千里,将知识的清泉引入塔木乡学生们心田。面对不同的教学理念、学生基础等多方面的差异,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积极融入,耐心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和需求。3个多月的支教生活,他改变教学方式,把物理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让学生们感觉物理学并没有那么遥远,而是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也没有那么抽象,而是变得有趣生动,学起来更加通俗易懂。
课堂上,马俊龙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在讲解“大气压”这个章节时,他用水桶、酒精做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中燃烧的火苗引来同学们阵阵惊叹!单手压扁水桶的奥秘、坎儿井的构造原理,在他的讲解中学生们豁然开朗。
他还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课余时间,他与学生一次次真诚地谈心,细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化解学生的迷茫。
实习支教时光虽短,但每一天都让他更加理解教育的意义,也对西北师大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切实的感悟。马俊龙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成为孩子们看世界的窗口,是守护每一颗心灵向上生长的坚守。
责任编辑:杨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