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业管理服务问题可是“接诉即办”工作里的“常客”了,而“更替物业”这块硬骨头,更是基层治理里难啃的硬核关卡!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地区坚持党建引领,搭起“和得来”议事会,靠着大家伙儿坐下来商量,已经帮好几个小区实现了物业服务的华丽转身——从应急托管跃升到市场化舞台,初步摸索出了小区物业更替的“友好方程式”。
找变量:精准揪出物业更替的“导火索”
“换物业?那是实在没辙了,谁愿意没事找事折腾啊!”城市绿洲小区的许阿姨一语道破。这个2005年建成的商品房小区,紧邻北京会议中心,因规划缩水,实际入住才200来户,是个不折不扣的“迷你小区”。规划变更导致小区内业主产权与开发商代管产权并存,实际管理面临三大难题:面积小、户数少、公共配套设备都在小区管理范围之外。居民对开发商自持物业的管理和服务抱怨不断,业主大会表决后一度选聘出新物业公司。然而,因交接问题和成本测算争议,新物业临时变卦不来了。2024年7月底,老物业撤出,新物业爽约,小区一夜之间陷入停水停电、垃圾堆积成山的混乱境地。地区工委火速请来应急物业救场。可眼看六个月服务期将尽,小区未来何去何从?这成了北苑中街社区党委心头沉甸甸的巨石。
无独有偶,那边央产小区北苑五号院五区,因为“三供一业”移交没完成,也深陷泥潭。新街坊第二社区党委书记燕娟点破症结:产权单位责任不清、扯皮不断。三年前好不容易请来的物业公司,最终也决定撤场了。为啥撤?项目部负责人倒苦水:收缴率看似不错,有85%,居民也挺认可,可难敌收费低廉、开支庞大,连年亏本,实在撑不住才走的。虽有市属国企首华物业前来提供应急服务,然而应急期一旦结束,如何保障小区物业免于陷入管理真空状态,刻不容缓。
物业服务质量和成本这道微妙的平衡题,妥妥成了城市小区物业更替的关键“变量”,基层政府、社区和居民可都看得真真儿的。
设等式:多元协商,求解最优“答案”
物业服务的“质”和“价”怎么摆平?成了破题的核心“等式”。北苑中街社区党委书记张磊介绍,面对城市绿洲居民通过12345市民热线集中“轰炸”的换物业诉求,社区把它搬上了“和得来”议事会的台面,引导业主依法维权。跟多家物业公司一接触,现实很骨感:市场化物业都喊着要大幅提价,应急物业也拒绝按现有标准“转正”。居民们这才咂摸出味儿:“尊重市场规律”、“实现质价相符”才是解题的金钥匙。
下一篇:找人工客服,为啥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