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气温持续攀升,在河南省温县岳村街道韩郭作村的山药地里,一株株嫩绿的山药藤蔓顺着支架攀爬,长势喜人。该村山药种植户老韩趁着早上凉快,正在仔细做着田间管理,期盼年底有个好收成。他向前来普法的检察官说:“我不懂你们讲的地理标志,但现在,温县铁棍山药确实比以往卖得好了,也卖上价了。”
温县铁棍山药因其质坚粉足的口感和独特的药用价值,素有“神仙之食”的美誉,在当地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温县古时属于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铁棍山药与当地盛产的菊花、地黄、牛膝并称“四大怀药”,为我国少有的被指定入药的山药品种。2018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温县铁棍山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当地还注册了“温县铁棍山药”证明商标。
然而,拥有“金字招牌”的当地群众却未能获得品牌带来的效益。大批外地山药涌入当地市场,冒用“温县铁棍山药”品牌,误导消费者,使得山药市场混乱,“温县铁棍山药”品牌形象受损,不少种植户丰收难增收。2024年,温县两会期间,该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中有23条是希望规范山药产业发展,维护温县本土铁棍山药品牌形象。
代表委员的建议引起温县检察院的重视。在对建议进行汇总和梳理的基础上,该院派出检察官对部分山药种植户、山药销售网点和渠道等进行走访调查。检察官发现,县域多家山药种植户、销售商存在未经授权违规使用或者有授权错误使用“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行为;电商平台上存在冒用、错用“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进行宣传的情形,多家平台商户违法使用“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作为搜索关键词引流客户;有企业违法印制、销售带有“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字样的山药包装箱;部分企业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违法用于山药粉等山药深加工产品。
该院认为,上述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温县铁棍山药”的品牌信誉,也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于2024年6月7日决定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2024年7月16日,温县检察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查处违法违规使用地理标志行为,提升“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综合保护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县开展“温县铁棍山药”原产地证明商标及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并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专项整治行动。温县检察院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四大怀药协会等召集山药种植、销售企业开展地理标志相关法律法规宣讲,引导生产经营者规范使用地理标志,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发生侵权行为。
针对违规使用和错误使用地理标志等行为,相关职能部门督促企业整改,16家山药企业下架产品或者修改错误地理标志,在规定期间内完成整改工作;6家山药包装箱生产企业采取覆盖地理标志的方式,修改包装箱上万个;2家电商助农直播间撤回旧版地理标志,更换使用新标。
为形成“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格局,2024年9月,温县检察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建立“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共同加强“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覆盖种植、生产加工到批发零售各个环节,以确保“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的合规使用。
“正宗的温县铁棍山药和其他地方产的山药在口感、营养价值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以前只要在温县卖山药的都说自己卖的是正宗的铁棍山药,严重影响温县铁棍山药口碑。多亏了检察机关的努力,现在假冒行为少了,温县铁棍山药这个‘金字招牌’更亮眼了。”温县人大代表孙亚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