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协会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水泥行业供需矛盾突出由来已久。受下游地产、基建需求偏淡影响,水泥产量持续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18.25亿吨,同比下降9.5%,产量创15年最低值。今年前5个月,全国累计水泥产量6.59亿吨,同比下降4%,其中5月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8.1%。水泥市场延续弱势运行趋势。面对当前形势,行业自律“反内卷”和市场整合去产能不仅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水泥行业的长期改革任务。
“‘反内卷’需要价格自律。水泥行业‘反内卷’的核心是反价格内卷。”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李琛认为,水泥行业的价格自律机制,多年来起到了正反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为行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缓解了恶性价格战对行业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某些地区在实施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被罚款,导致整个水泥行业对价格自律噤若寒蝉。在当前行业内卷严重的大背景下,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已跟不上形势,不再合乎时宜。
“水泥价格自律需要解放思想,破除对价格自律的认知误区,大胆作为,在法律框架内深度探索价格自律模式,为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李琛说。
经过多年发展,水泥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得益于原材料、能源及工艺技术装备的可控性,产品出口占比不高,供应链较为稳固,受地缘政治及关税政策直接影响有限。加之水泥行业自律工作基础坚实、产业升级思路清晰,水泥行业未来仍大有可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10月修订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提出,加严水泥置换要求、完善产能核定方式等,以进一步巩固水泥玻璃行业去产能成果,优化产业布局。为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意见》明确要求企业要严格对照主管部门备案文件,逐条逐项核查自身熟料生产线的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差异情况;对于实际产能大于备案产能的企业,尽快按《实施办法》补齐产能差额并完善备案、环评、能评等相关手续,依法依规按备案日产能和年产能组织生产。
“《意见》有助于推动水泥行业低效落后产能退出。只有落后产能退出,才能最终实现更高层面的优化转型升级,使水泥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李琛说,对于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错峰生产依然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通过政府和行业自律的刚性措施,以更大力度将错峰生产、合规生产落到实处,仍然十分重要。根本出路还是在于退出低效落后产能,实现从“错峰去产量”到“理性去产能”的过渡。“与刚性去产能相比,水泥行业可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政策层面推动,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或企业集团先行先试,如采取探索设立结合碳市场交易的产能退出基金等方式,以较为温和的方式理性去产能。”(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