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课上新了
创始人
2025-07-14 07:06:35
0

转自:人民日报

  无人机操作、AI应用、直播带货……最近,一批新兴课程在青年夜校火热“出圈”。除了培养艺术兴趣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渴望在夜校接触新技能、开拓新领域。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更新迭代,各地青年夜校按照“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的思路,持续推出符合青年需求的各类课程,为更多青年“搭台赋能”,助力他们在家门口学到新本事。通过贵州、海南、新疆等地的三堂课,让我们一起看看不断“上新”的青年夜校里,发生了哪些新鲜事。

  ——编  者

  贵州贵阳市“筑农夜校”——

  一堂飞手课,播撒科技兴农种子

  本报记者  苏  滨

  最近,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的“筑农夜校”火了。这一期是无人机培训班,场面有多火爆?原本预估只有五六十人,实际报名的却有800多人;培训地点临时从村里搬到学校,教室走廊挤满了板凳。

  赶来听课的人群里,有合作社的村民、农业科技公司的负责人、抱着孩子的家庭主妇……他们大多是来自贵阳周边农村的青年,因为对前沿科技的好奇与追求聚在一起。“本来计划只办一期培训班,现在要分成7期,尽可能满足大家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科工作人员余波兴奋不已。

  讲台上,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机推广服务站高级农艺师冯先军担任讲师,普及政策、理论和技术。

  “举个例子,现在可以用无人机调运西瓜、辣椒,性能好一点的无人机,一台要6万多元。根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最高补贴1.44万元,再向市农业农村局申报农业生产项目,获批后最高还能补贴2万元,算下来只花原来一半的钱。”冯先军讲得通俗易懂,学员们听得认真起劲,甚至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国家发展低空经济,贵州山地多,无人机一定大有可为。”贵州省修文县禾硕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刚说,猕猴桃产业是修文县的特色产业,无人机可以用在农业植保领域,效率高、成本低。

  听完课程,学员们陆续进行模拟飞行训练、实际飞行操作。贵阳电子职业学校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教学负责人林仲鑫介绍,这次培训聚焦农业植保应用场景,要站在农民的角度,帮助他们学会无人机在农业植保范围内的安全应用。

  基于贵州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政策,“筑农夜校”于2024年12月创办。“农民想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农民在哪里,我们讲到哪里;农民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就什么时候讲。”余波表示,为开展定制化培训、精准对接农民需求,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一方面内部讨论培训主题,一方面向基层单位收集意见,同时入户走访了解需求,最终确定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农旅及其他服务业等,制定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课程。

  为减轻资金压力,“筑农夜校”主要由政府、高校以及地方龙头企业共同举办。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名农民走进课堂,从中受益。据悉,今年还将开展农机手、旅居旅拍等30多期培训,预计培训2000人次以上。

  海南海口市秀英区——

  一堂AI课,点亮青年数智技能

  本报记者  董泽扬

  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的海南省商业学校,一堂面向青年的AI技能培训课正在进行。40多名学员挤满了电脑教室,不时还有人进来站着旁听。

  “现在请大家在浏览器里打开DeepSeek,我们一起尝试用它来撰写课程通知。”在讲授AI大模型的基础知识后,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智引导学员们进入实操环节。屏幕实时展现出一个个字符,光亮映出众人的专注神情。

  从简要介绍AI的概念,再到一步步展示利用AI写作、润色文章,制作演示文稿、视频等,这堂将近2小时的AI技能培训课,充分考虑青年人学习特点,安排得满满当当。

  “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就计划以实操为主,让大家将AI工具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张智说,课程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通过知识的讲授,激发学员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间休息,讲台上,屏幕轮播着各种AI应用场景。讲台下,学员们讨论交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盘。

  “没接触前,我觉得AI门槛很高,现在有点入门了,这堂课收获很大。”学员李政斌是海秀镇周仁村的一名网格员,他计划课程结束后利用AI辅助工作,并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村民。邻桌学员朱彦谚是李政斌的同事,她计划用AI来整理记述身边的好人好事,留存“电子记忆”。

  如何让AI技能课更好成为青年人的“充电桩”?“一个是人群覆盖面要广,吸引更多人参加;一个是要像‘连续剧’一样办成系列课。”共青团秀英区委书记羊莹介绍,自2025年2月起,秀英区“自贸港青年夜校”课程开始以AI技能培训作为主题,至今已举办5期。系列AI技能培训课程既向社会公众开放,也会定向邀请小微企业的上班族等听课。在主讲人的选择上,主要和相关培训机构合作,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

  为满足青年学员需要,夜校“课随人走”,时间灵活,成了“移动充电桩”。在海秀街道办事处,老师们为学员讲解如何掌握高效生成文本和分析数据的技能;在秀英街道高新社区,学员们则尝试构建个人知识库,逐步将基础操作应用到复杂的工作场景中……“目前看,‘夜校’不一定在晚上,我们会结合大家的时间进行调整,让课程更有实效。”羊莹说。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

  一堂直播课,见证乡村产业更迭

  本报记者  李亚楠

  “刘老师,您看看这个文案怎么样?”

  “刘老师,要怎么调动观众情绪啊?”

  …………

  夜色中,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的电商直播基地热闹起来,50多名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电商知识,大家踊跃地向授课老师刘元杰提出问题。据悉,从2024年4月开始,当地青年夜校依托电商直播基地,开设第一期电商直播课程,到目前共举办了6期。

  “我们在全县青年中做过调研,很多人都有提高个人技能的需求。”共青团尉犁县委副书记袁静茹说,但是大家平时工作都忙,很难抽出时间系统学习,只有晚上可以聚在一起,青年夜校应运而生。

  夜校都教什么?“从培训需求的变化能看出我们产业的更迭。以前村民们更需要的是种植、养殖技术或者电焊等技能,而现在,大家对开设电商技能课的呼声比较高。”袁静茹告诉记者,尉犁县是新疆较早发展电商产业的县市之一。2015年,尉犁县电商协会落地达西村,通过引入电商产业,帮助当地村民销售农特产品,不少村民拿起鼠标、键盘和手机,干起了电商业务。目前,电商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越来越多的青年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希望投身其中。

  请谁来讲课?尉犁县养蜂协会会长刘元杰是直播带货“达人”,还和当地政府合作运营电商直播基地。“刘元杰团队出师资,直播基地就是实践平台。”袁静茹说。

  老师们根据自己负责的业务,轮流围绕直播基础知识、平台运营技巧、农产品营销推广策略等内容,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从电商平台的流量推送规则到小视频的拍摄剪辑技巧,从电商平台的发展历程到当下热门的直播带货、社群营销模式,从店铺的定位选品到如何针对客户画像进行流量转化,我们尽量把每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讲清楚。”刘元杰介绍。

  村民米日古丽是直播课的“全勤”学员:“课程内容非常接地气,还能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进行实操演练,对创业就业帮助很大。”

  青年夜校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课堂,还有外地青年慕名而来。一直在和田地区种植肉苁蓉的步艳东听说尉犁县青年夜校有直播课,每回上课都专程赶过来。近段时间,他在夜校老师指导下开设了自己的平台账号,宣传自家产品。“通过短视频展示,吸引了不少客户,销售额持续攀升。”如今的步艳东对于直播带货颇有心得:“手机也是新农具,我们不能等着人上门来买东西。在农产品销售方面,互联网能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至正股份(603991.SH)... 格隆汇7月14日丨至正股份(603991.SH)公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
盈趣科技涨0.60%,成交额8... 7月14日,盈趣科技涨0.60%,成交额8135.39万元,换手率0.66%,总市值130.30亿元...
凯众股份涨0.00%,成交额7... 7月14日,凯众股份涨0.00%,成交额7867.24万元,换手率2.39%,总市值33.13亿元。...
高测股份涨0.14%,成交额8... 7月14日,高测股份涨0.14%,成交额8053.02万元,换手率1.42%,总市值56.57亿元。...
华大基因跌0.38%,成交额2... 7月14日,华大基因跌0.38%,成交额2.83亿元,换手率1.38%,总市值206.73亿元。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