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量大房价内卷 广州黄埔楼市以价换量
创始人
2025-07-13 22:06:44
0

毕思懿/发自广州

广州黄埔楼市的“天花板”项目,近期迎来价格松动。

鱼珠CBD板块的中交四航·珠江春,近日被曝推出一批“内部特价房”,起价为3.9万元/平方米,较此前跳水6000元/平方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尽管销售人员否认“3”字头房源的存在,称项目主流售价仍在4.5万~7.2万元/平方米,但他们也坦言,前期曾推出130平方米低层单位,售价约4.2万元/平方米,目前基本售罄。

“不过,如果近期签约,仍有机会获得额外折扣。”销售人员举例称,一套130平方米的中层单位,原总价约620万元,若申请“特价房”优惠,总价可再降四五十万元,折合单价与此前特价房相当。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多数楼盘并不会公开宣称降价,而是通过“工抵房”“内部房源”等方式实现价格调整,仅对明确购房意向的客户透露底价。

是什么因素导致该项目下调价格?去化数据透露了原因。

开售半年成交38套

珠江春项目于今年1月11日正式开盘,作为珠江村旧改项目、广州第二CBD鱼珠板块的标杆之一,原本被市场寄予厚望。

地理位置上,珠江春临近天河区,自驾至珠江新城CBD约30分钟车程,未来鱼珠隧道通车后将快速连接琶洲CBD,南向约300米即临江,兼具地段与景观优势。

项目规划共9栋住宅楼,总计1490户,首期开售3栋超高层住宅,楼高43~45层,采用三梯三户或三梯四户设计,主打建面约130平方米、144平方米、180平方米的南向四房,总价590万~1310万元。

根据开发商发布的宣传海报,项目首开“劲销10亿元”。

但克而瑞1月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珠江春首批推售286套住宅,去化率仅为C级(即0%~20%),实际销售并不理想。阳光家缘数据亦显示,截至7月3日,项目仅网签38套单位,去化率13%,即便以平均800万元/套估算,成交总额也仅约3亿元,与宣传口径存在明显差距。

反观周边竞品,中指院数据显示,距珠江春约3公里的中建玖合未来方洲、保利招商华发中央公馆上半年分别成交16.3亿元、10.9亿元,位列广州一手住宅成交金额榜第5和第17位,明显领先。

市场竞争激烈

尽管距离天河区较近,但多位看房者反馈,珠江春周边大货车频繁通行,城市界面较为一般。虽然主打江景,但只有高层单位视野开阔,而目前港口区域环境杂乱,江景景观打折扣。此外,项目配建的九年制学校尚未最终落地,与周边几个项目相比,不确定因素更多。

“老黄埔现在的竞争太激烈了,不仅供应量大,价格也卷得厉害。”一位黄埔楼盘操盘手直言,区域内新盘纷纷通过“特价房”“团购房”“工抵房”等方式降价促销,昔日“5”字头起步的楼盘,如今起售价普遍已跌入“3”字头,次一级地段项目甚至报价低至“2”字头。

一名资深房产中介经纪人也透露,目前老黄埔不少楼盘价格“非常实在”,通常对外报价会保留1%~3%的议价空间,只要是意向客户,大多数都可再谈。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老黄埔在售楼盘超过10个,包括中建海丝城、中建玖合未来方洲、保利招商华发中央公馆、富颐都荟、中鼎珺合府、广州地铁珑玥上城、万科黄埔新城、黄埔未来城等,还有不少旧改项目将启动,市场供应持续加压。

上述操盘手表示,从地段来看,珠江春是老黄埔在售项目中位置最优者之一,但在产品定位上却出现明显错配。目前区域主力客群以首置与刚性改善需求为主,需求集中在中小面积、低总价产品,对180平方米、总价七八百万元甚至更高的大户型接受度有限。这类客户更倾向选择天河、海珠等中心城区。

珠江春的起步户型为130平方米,即便是特价单位,总价也超过500万元,难以触达主流客群的心理预期。相比之下,区域内竞品多以12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为主,起步面积约在80平方米左右,价格普遍控制在300万元左右,高配户型也多保持在500万元以内,更加符合黄埔市场的需求结构。

随着进入7~8月楼市传统淡季,广州政策端阶段性利好已基本出尽,市场整体情绪趋于理性,老黄埔竞争持续白热化。多位业内人士判断,对于销售承压的项目而言,短期内“以价换量”,已成为突破困局的“必要动作”。

谋求“第二增长曲线”

珠江春的开发主体是中交四航局,这家总部设在广州的大型央企,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旗下的重要子公司,隶属中交集团体系。长期以来,中交四航局的主营业务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涵盖港口、桥梁、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的设计、施工与投资。

中交集团旗下已拥有中交地产、绿城中国两大房地产平台,而珠江春则是中交四航局在核心城市布局的首个住宅开发项目,某种程度上被视作其房地产战略转型的“试验田”。

根据中交四航局官网披露,近年来,公司确立了“业务多元化、市场国际化、管理标准化”的发展战略方向。大力进军地产市场。目前,四航局房地产开发业务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以珠三角城市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辐射,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产品涵盖住宅、商业等多种物业类型。

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降温,传统施工企业普遍面临工程订单收缩的压力,向“自投自建”方向转型已成为不少央企的共识。通过参与旧改、获取自有开发收益,成为建筑类央企谋求“第二增长曲线”的一条路径。

但从“施工总包”向“城市开发商”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充分发挥融资、施工、资源整合等系统性优势,如何精准理解购房者需求,并建立匹配的产品体系,依然是摆在中交四航局等新晋开发商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要站在古人站过的地方看风景 转自:沈阳晚报  7月6日下午,作家马伯庸携新作“见微”系列第三部作品《桃花源没事儿》现身沈阳玖伍文...
指挥调度+全域守护让家中水量足... 转自:沈阳日报  盛夏的沈阳骄阳似火,气温不断攀升,城市用水需求陡然上涨至每日144万立方米预期高位...
沙海明珠秀文华 转自: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记者  查娜  西辽河畔,文韵悠长。沙海明珠,奇美奈曼。  奈曼旗,是一个...
河南2025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 转自: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雅 发自郑州 近日,河南省2025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在河...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国庆...  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我牙牙学语的第一个发音是“妈妈”,妈妈是我最可敬最可爱的人。后来在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