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7月11日,美国B-52H战略轰炸机在日韩战机的伴飞下高调亮相半岛,美日韩进行联合空中演习,与此同时还预告将于9月举行多域联合三边军演。可以说,一边是美日韩军事协作不断推进,另一边却是美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对盟友挥舞贸易关税大棒。你如何看待这种“前台军演,后台掐架”的反差?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美国对日韩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以盟友之名,行收割之实。贸易上,特朗普以巨额逆差为由,对日韩祭出25%的惩罚关税,还试图逼迫丰田、三星等日韩企业把生产线搬到美国本土;防务上,美国则借口安保成本,向日本和韩国大举伸手要钱,特朗普直接抱怨美国“免费提供军事保护太久了”,要求韩国每年必须奉上100亿美元的天价“保护费”,这个数字相当于韩国2024年军费的22%,超过五分之一;日本也被点名“占了美国便宜”,要求必须增加驻军经费摊派。美国这种赤裸裸把盟友当“ATM提款机”的操作,引起了日韩的强烈不满,有当地媒体就讽刺道:“有美国这样的盟友,谁还需要敌人?”
特朗普这种竭泽而渔式的收割正在快速消耗日韩对美国的战略信任,反过来催生日韩对战略自主的追求。日本、韩国在对美经贸谈判中明显感觉自身主权受到侵犯、政策空间遭到压缩。美国动辄以安全承诺相要挟,迫使两国在贸易上让步甚至吞下巨大损失。可以预见,如果日韩未来被迫接受特朗普的惩罚性关税,大概率是因为投鼠忌器,害怕强硬对抗会刺激特朗普这位“疯王”真的在安全保障上下手,反而得不偿失。
可以说,美国正通过所谓的同盟纽带,套牢并稀释日韩的战略自主权。在美国不顾“盟友情谊”的压榨下,日韩对华盛顿的不信任感快速上升,要求维护本国利益的呼声持续高涨。7月9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电视节目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想法是“既然你们这么依赖我们,那就要对我们言听计从”。石破茂公开呼吁,日本绝不能任由美国小瞧,在安全保障、能源等关键领域,“必须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追求独立自主”。这是日本高层罕见的直白表态,一定程度上表明特朗普的收割行为已经严重刺激到日本的自主神经。同样在韩国,李在明政府上台一个月,就连续遭到美方敲打,社会舆论对美国的好感度不断下降,质疑对美一边倒是否真正符合韩国利益。可以说,美国这波把盟友当ATM的操作,正透支着日韩民众对同盟价值的信心。
直新闻:既然特朗普的收割行为引起了日韩的强烈怨气,那么日韩两国会对特朗普对美国说“不”,甚至是对同盟架构说“不”吗?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在我看来,就算日韩怨气冲天,心中有100个不愿意,最终也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对美国说出一个“不”字。这种无奈,根源在于两国对美国的深度战略依赖。
第一是安全上,韩国和日本两国,一个面对朝鲜的压力,一个身处东亚地缘博弈之中,都将美国的军事存在视为保障自身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对日韩来说,和美国完全翻脸,至少目前而言,等同于战略自杀。时至今日,驻韩美军仍有约2.85万人、驻日美军近5万人。自冷战以来,美国塑造的“保护者”形象早已深入日韩决策层心里,美国的安全承诺俨然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令日韩决策层不敢轻易质疑。这一层现实枷锁的存在,让两国面对特朗普的无理要求也只能咬牙接受。例如石破茂强硬讲话后,日本在野党立宪民主党领导人野田佳彦就冷嘲热讽石破茂为“无能的狂怒”,形容石破茂像“躲在远处乱吠的狗”,暗指他不敢付诸真正行动。
第二是经济上,日韩对美国市场和科技也有极高的依存度。美国是日本最大出口市场、韩国第二大出口市场,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对美需求高度敏感,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美国则掌握着日韩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出口许可。一旦与美国交恶,日韩经济前景不明。因此在贸易摩擦中,两国即便愤懑难平,最终也大概率选择隐忍妥协以免激怒美国。
若选择反制,可能激化矛盾;若选择忍让,则被迫让渡利益——日韩决策者当前正是陷于这样的两难困境之中。以日本为例,尽管石破茂屡屡强硬喊话,但在各方压力下,还是归于谈判求和。据《朝日新闻》报道,特朗普7日向日本发出“新关税通知信”后,石破茂甚至为美方辩护,称25%的新税率已经低于特朗普此前威胁的30%或35%,是“实质上的维持现状”。言下之意,不仅是特朗普“手下留情”,更像是在告诉日本人:这一刀捅得不深,赶紧谢恩吧!而韩国方面则更为低调,官方托词“新政府上任时间有限,尚未与美方达成共识,将以国家利益为先”。可见,日韩两国政府面对特朗普的无理要求,就算表达不满,表面上也只能小心翼翼,不敢撕破脸。
第三,长期的同盟关系和力量渗透也在日韩国内形成了盘根错节的亲美利益网络,使得两国政府对美强硬缺乏结构性支撑。即使有领导人试图实现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政策转向,如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文在寅等,也最终在现实压力下收敛锋芒,未有真正撼动同盟。当前日本石破政权和韩国李在明政府虽然姿态强硬一些,但仍不得不忌惮国内保守势力和在野党的牵制。尤其是李在明,他深知若对美关系处理不慎,韩国极右翼阵营和保守派媒体将立即群起而攻之。因此李在明在特朗普索取天价“保护费”和关税双重压力面前,一直谨慎回应,从不把话说死,更多是通过外交部等技术性声明来表达抗议,而不亲自上阵对峙。这种“说不出口”的顾忌,正是出于对国内政治反弹的深深担忧。
综合而言,日韩目前既没有物质底气,缺乏独立防务和替代市场,又没有政策转向的政治勇气去和美国摊牌,因此只能在委屈中求全。日韩虽心怀愤恨,但对美国更多是敢怒不敢言,敢言不敢硬上。
作者丨张思南
排版丨季靳玮
编辑丨程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