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我看见了!”当89岁的果洛藏族老奶奶揭开纱布看到孙子红扑扑的脸蛋时,她激动地说。这一幕是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初心・明眸行”队员们近日在青海果洛州人民医院定格的动人瞬间。
近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高玮带领副院长黄建南、眼科主治医师李家恺、手术室护士长郑青组成的医疗队,循着“组团式”医疗援青指引,远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克服平均海拔超3800米高原缺氧环境,为8名藏民实施高难度眼科手术,手术成功率100%,用医者仁心在雪域高原书写“沪果一家亲”的深情篇章。
把手术室“搬”上高原
从黄浦江畔到巴颜喀拉山脉,相隔2000多公里。“这里的紫外线强、眼部疾病发病率高、就医难,许多老人失明多年从未有机会手术。”二赴果洛的高玮深知高原百姓的“光明渴望”有多迫切。
为保证周一手术,医疗队利用双休日抵达果洛,抵达当天是周日,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及缓解高原反应,放下行李便第一时间赶往果洛州人民医院,查看患者情况、评估手术室条件与设备器械,连夜制定手术计划。
该团队于7月7日单日高效完成7台高难度眼科手术,黄建南医生努力克服高原反应,作为主刀医生连续奋战六个多小时,在手术台上保持高度关注、精准手术,更在紧张救治间隙,为当地医生介绍技术要点。
此外,还有一例白内障患者因受自身基础性疾病影响,加上人工晶体运输等原因,不得不将手术安排到次日晚上。李家恺医生主动请缨,从晚上十点半手术开始,一直忙到凌晨。当成功将人工晶体精准植入患者眼内那一刻,他紧绷的肩膀缓缓放松……
为确保高原手术顺利进行,郑青护士长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特别提前准备了电凝笔、虹膜拉钩、全套白内障器械等齐全的手术用品,她的考虑就是“能带就多带一点器械,只要专家需要,我随时能够配合。”果然,这些物资不仅及时满足了手术中的各项需求,更做到了物尽其用,为高难度手术成功实施筑牢了坚实后盾。
从“输血”到“造血”的公益长跑
今年6月初,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与果洛州卫健系统签署对口支援协议,标志着沪果眼科医疗协作迈入全新阶段。这一跨越山海的合作,既是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具体实践,也为“初心・明眸行”活动在青海地区的延伸埋下伏笔。时隔一个月,由党员骨干组成的医疗队接下这场“光明之约”。
“不仅要治好当下的病,更要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在果洛,医疗队不仅完成手术,更把手术室变成“课堂”:黄建南副院长手把手带教当地医生练习手术步骤,李家恺医生通过病例研讨传递“上海经验”,郑青护士长细致讲解器械消毒规范。
自2023年启动以来,“初心·明眸行”公益队伍已深入安徽、贵州、内蒙古、四川等多个边远地区,足迹遍布山区学校、牧民家中,为边远地区群众送去眼健康服务。
“上海援青15年,变的是协作的深度,不变的是为民的温度。”从远程会诊中心揭牌到“初心・明眸行”落地成行,沪果两地正以医疗为纽带践行“中央要求、果洛所需、上海所能”的精准协作理念。
在当地患者德洛感谢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是你们的到来和付出,让光明照进了更多高原家庭,让希望在患者心中重新绽放。”
89岁的奶奶在术后第二天特地等上海专家为所有患者复查结束后折回病房,为专家们献上哈达,表达感激。
从黄浦江到黄河源,随着沪果眼科协作深化,更多“格桑花般的笑容”将绽放在高原脸庞,“初心・明眸行”的脚步也将走向更多需要光明的地方。
原标题:《89岁果洛藏族奶奶重见孙子的脸蛋,上海医生奔赴果洛兑现“光明之约”》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