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
近日,湖南长郡中学高考生小凯被父母“扫地出门”,引发关注。据报道,小凯曾为尖子生,因沉迷手机成绩下滑,还因父母没收手机而打砸家具,甚至写遗书威胁家长。失望的父母换了家门密码,切断小凯生活来源,大有与孩子一刀两断的架势。
作为曾经的尖子生,小凯为何与父母闹得这么僵?从家长的角度,他们不辞辛苦、不计成本地付出,就是希望孩子有良好的成绩,还要有礼貌和教养,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可在家长的描述中,小凯沉迷手机后成绩下降,日常生活中还不守规矩,着实令人伤心。从小凯的角度,父母要求过于严格,凡事都得按他们的要求做,发生矛盾后便将其扫地出门、断绝生活来源,让他无法接受。
爱之深,责之切。父母严加管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据报道,小凯今年高考取得575分,就算没达到父母预期,也还差强人意,继续努力未来可期。父母恨铁不成钢可以理解,只是发起“冷战”、施起“家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把成绩不理想、孩子不懂事归咎于手机,也未必公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凯的种种行为有其不成熟乃至叛逆的一面,但有没有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面对575分的高考成绩,共同筹划未来远比扫地出门更为理性。“冷战”未必能化解隔阂,还可能将僵持关系推向白热化,岂不与望子成龙的初衷背道而驰?“扫地出门”式的为难,还可能让孩子面临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家长又于心何忍?
高考之后,对孩子失望的家长不在少数。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也难免存在矛盾。伴随孩子一生的家庭关系,不仅影响孩子的心态和品质,也决定孩子如何面对人生之路。家长们不妨调整心态,理性看待孩子的叛逆,换换关爱和期待的表达方式。孩子也该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不能老靠家长“盯梢”。
家庭教育的答卷,家长和孩子要携手共答,将孩子“扫地出门”终非长久之计。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后盾,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才可能走得正、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