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毛笔带全城 进贤文港百亿集群中兴
创始人
2025-07-10 00:26:24
0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王棕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人文鼎盛、诗词飘香的南昌进贤县文港镇就在眼前。

回眸,溪水潺潺、客韵悠然;遥想,屋舍俨然、白墙黛瓦;俯瞰,田畴如画、沃野锦绣……这里是北宋宰相、著名婉约派词人晏殊的故里,也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

文港镇自唐已有笔市,明清时到达鼎盛,制作精湛,品种繁多,也成就了她“华夏笔都”“中国毛笔文化之乡”的美誉。

7月8日,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活动,中国工业报社采访报道组来到了文港镇。

文港镇因笔而生、因笔而兴、因笔而名,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毛笔制作技艺延续1600多年。近年来,进贤县多维度做好“笔”文章,推动毛笔技艺传承创新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笔承千年

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馆长、毛笔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邹弄耕对中国工业报介绍,文港毛笔源于东晋、定于唐、盛于宋,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形成了独有的品牌,在清代民国毛笔四大名家中,文港独占其二,周虎臣、邹紫光阁毛笔名扬海内外。

文港毛笔素以制作精湛、刚柔相济、书写自如、经久耐用而著称,兼备“尖、齐、圆、健”之四德。发展至今,文港毛笔在制作上坚守传统,延续古法之散卓法、披柱法和铺叠法,同时发扬创新精神,产生了128道工序的制作技艺。2021年,文港毛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进贤文笔”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文港毛笔还荣获了最受欢迎的江西省十大地域消费品牌。

“工匠精神”在文港制笔人中得以展现和发扬。截至2024年底,文港镇现有非遗项目10个,各级非遗传承人68人,技师工匠25人。近年来,新增毛笔制作高技能人才200余人,涌现了周鹏程、邹农耕、李小平等一批制作大师。

一笔链全城 

据介绍,文港镇产业成熟度高。制笔及相关文化用品产业已形成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品牌营销的现代毛笔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文港镇拥有毛笔生产企业400余家、毛笔作坊2200余家,现代笔业105余家,从事制笔及相关文化用品产业的人员2.2万余人,在外经商1.2万人,销售窗口5100多个,占全国的 90%,几乎遍及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毛笔产量产值逐年增加,相关产业销售收入及利税稳步增长,2024 年,制笔及相关文化用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86.5 亿元, 利税 9.72 亿元,毛笔、金属笔分别占据全国约 80%、30%的市场份额。

文港镇现已形成从产品设计到模具加工、原材料供应、原件配套、加工生产,再到产品包装、物流销售等,集产品研发、加工生产、贸易销售、产业生态体系已成闭环,笔业市场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南昌市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

一笔生百笔

文港人专注笔尖之“毫”,不断创新求变。毛笔涵盖了狼毫、羊毫、兼毫各大系列、各种规格,还拓展延伸到油画笔、化妆笔、钢笔、中性笔等各种笔类,持续拉伸“进贤文笔”的产业外延。

在产品文化上创新,依托传统文化开发出“鸡矩笔”“缠纸笔”等汉唐风格仿古毛笔,与故宫博物院联名打造了系列精品文化礼盒,根据现代文化需求开发的“胎发笔”“笔中印”等400多件(套)文创产品。

在产品用途上创新,吸收毛笔制作工艺精华,融入创意、时尚元素,细分化妆刷、美甲笔等化妆用具市场,勇闯海外赛道。2024年化妆刷行业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

进贤县全面实施“文化活县”战略,借助展会平台及媒体平台,采取短视频等宣传手段,持续开展“晏殊故里·进贤文笔”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先后在南昌、广州、西安、成都、郑州、南宁、杭州、兰州等八个省会城市设立文港毛笔形象店,在井冈山天工开物坊设立文港毛笔形象店,打造产业+会客为一体的展示窗口。

进贤县抢占数字经济时代机遇,积极“触网”,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浪潮,坚持“产业电商化、电商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通过聘请专业互联网团队入驻电商基地进行管理服务,免费为入驻小微企业提供独立办公场地,以及高品质摄影室及专业摄影指导和美工服务,实现直播培训、产业孵化、直播带货、短视频线上运营等“一条龙”服务。2025年1-5月文港毛笔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51亿元,同比增长7.68%。

在当地被誉为“笔王”的毛笔制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级能工巧匠周鹏程对中国工业报表示,目前他的笔一部分订单来自线下定制,另一部分来自于家人的网上销售。

此外,文港镇协调中国邮政、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物流企业,建设覆盖全镇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目前,快递企业有30余条货运物流专线为文港镇电商提供服务,快递物流服务体系直通全国各地。数据显示,目前文港运营网店 5000 余家,电商相关从业人员 6500 余人,日寄货平均 15 万单,2024 年网上销售额实现 16.5 亿元,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淘宝小镇”。

一业带百业 

历史的积淀赋予文港镇弥足珍贵的生态资源与厚重的文化底蕴,也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行走虎臣路的文化产业特色街区,久负盛名的文化地标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静静矗立,周边错落有致的钢笔文化博物馆、印文化博物馆、周虎臣历史纪念馆、文港毛笔研学坊等一众展馆,古风古韵,文脉绵长。

文港镇按照“前店后坊”模式,打造文化产业街区,借助开笔启蒙礼、国学教育、毛笔制作体验等项目,打造精品“毛笔文化+旅游”路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速、提质、提效。

据悉,2024年文港镇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千万元。文旅融合不仅丰富了文港镇的产业形态,也让更多人领略到文港毛笔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文港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地铁站周边拆围栏 扩容电动自行...   本报记者 孙宏阳  昨天记者从“交通大家谈”节目获悉,近年来,本市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量年均增长1...
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奔走 转自:团结报  □ 梁维贤  黄绍竑生长于多民族地区广西, 其人生足迹遍布广西所有重要地区;在国家内...
“网”聚英才 “联”动未来 转自:团结报  5月25日,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网联会秘书长周明刚以国内首款九重超长防护特种材料项目斩...
黄马褂的权利有多大?为什么和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黄马褂到底有多少特权,和珅拥有20多件,为何不能免罪的...
普惠金融服务惠千企万户 工作人员向群众普及金融服务知识。 图片由工行青海省分行提供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郭红霞)讲解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