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7月9日讯(记者 闫春旭)“叔叔阿姨,买份报纸献爱心吧!”7月9日上午,南京奥体中心附近出现两个萌萌的“小报童”。13岁的方馨牵着8岁妹妹杜佩雯的小手,顶着大太阳售卖《扬子晚报》。从害羞得小脸通红到落落大方“云卖报”,这对小姐妹的爱心“创业记”可精彩啦。短短80分钟,姐姐就把30份报纸卖光,还帮助妹妹卖完了剩下的报纸。
方馨出生于2012年3月,是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的学生。杜佩雯出生于2017年1月,是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的学生。两人是亲姐妹,她们一起报名参加了2025第二十一届扬子晚报“勤工助学 爱心售报”公益活动。10点10分,两人领取报纸后非常开心,乘坐地铁前往奥体东站,准备在南京奥体中心附近人流量大的地方售卖。
刚走进地铁站,姐妹两人就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两位老人主动迎上来询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卖报纸吗?”当得知这是为贵州山区孩子筹款的爱心活动时,老人家立即掏出钱包。“这可是好事啊!”其中一位奶奶边付钱边感慨道,“我们老两口以前就常年订阅《扬子晚报》,现在看到小朋友也来做公益,这点心意一定要支持。钱虽然不多,但能帮一点是一点。”
这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9岁的沈珩眨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方馨姐妹手中的报纸。他拽了拽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们也买一份吧。”拿到报纸后,小家伙开心地蹦跳着说:“这样妈妈坐地铁的时候就不会无聊啦!我可以陪妈妈一起看报纸上的学生作文了!”
方馨可是个“卖报小达人”,不仅线下叫卖,还玩起了“互联网+”!只见她熟练地掏出手机,在亲友群和班级群里发起了“爱心接龙”。“叮咚”“叮咚”的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不到半小时,就在线卖出了10份报纸。来到地铁奥体东站4号出口后,姐妹俩正式“开张营业”。方馨像只勤劳的小蜜蜂,看到路过的叔叔阿姨就主动迎上去。虽然偶尔会遇到婉拒,但她总是甜甜一笑,转身又去寻找下一位“顾客。”不一会儿,她手里的报纸就“瘦身”成功。
在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门口,方馨发现刚办完事的周先生正往外走。她快步上前,落落大方地问道:“叔叔,打扰一下,您需要买一份《扬子晚报》吗?我们在为贵州山区的小朋友筹集善款。”周先生打量着这个彬彬有礼的小姑娘,了解到这是爱心公益活动时,主动买了一份报纸。他说:“我一直订阅《扬子晚报》,现在看到你们小朋友这么有爱心,必须支持!”他接过报纸,欣慰地说:“你们小小年纪就知道帮助别人,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希望你们能把这份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与姐姐的顺利不同,妹妹杜佩雯的卖报之路显得格外艰辛。烈日当空,接连被几位行人婉拒后,这个8岁的小姑娘像蔫了的小花,攥着报纸的小手沁满了汗珠。她站在地铁出口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小嘴抿得紧紧的。在姐姐的鼓励下,她挺直了腰板,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向迎面走来的朱先生迈出一步:“叔叔您好,我是扬子晚报的小报童……”
刚开始,她的声音有些发颤,但越说越响亮,“我们在为贵州山区的小朋友募捐,您愿意买一份报纸献爱心吗?”朱先生看着眼前这个还没他腰高的小姑娘,以及她手中厚厚一叠尚未卖出的报纸,语重心长地鼓励道:“小朋友真了不起!你知道吗?重要的不是卖出去多少份报纸,而是你敢主动和陌生人说话的这份勇气。”他不仅买了一份报纸,还轻轻拍了拍杜佩雯的肩膀,“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爱心任务,加油!”
短短80分钟,方馨就卖完了30份报纸,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随后,她立即转身帮妹妹卖报,姐妹俩配合默契,询问每个走过的路人,很快就把剩余的报纸全部卖完。方馨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露出满足的笑容。她告诉记者:“能帮到贵州的小朋友,再累也值得!”杜佩雯也非常开心,“虽然卖报过程很累,但跟着姐姐收获了很多东西。”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