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有网友发帖指出,上海博物馆以馆藏文物《粉彩蝠桃纹瓶》为灵感开发的文创产品,在设计中采用了发光瓶体及底部穿孔的形式,这一细节被指与该文物曾流落海外被改造为灯座的历史相关,引发部分网友对该文创设计的质疑。
网友提供的发光粉彩蝠桃纹瓶文创产品
网友李女士向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记者介绍,这件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为世界仅存孤品,近代因战乱流落海外,曾被美国富豪用作灯座,2002年在香港拍卖会上由张永珍女士购得后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粉彩蝠桃纹瓶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李女士表示,自己学习历史相关专业,对历史和文物怀有深厚感情,她认为,文物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工艺精湛,更在于其承载着历史温度与民族发展记忆,而上海博物馆将这件文物做成发光冰箱贴的设计,未能尊重文物的历史来源和经历。
7月8日下午,记者就此事咨询了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应称,他们已收到相关网友的邮件及电话反馈,目前已向上级部门反馈,正推进处理工作。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