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草原村播”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化发展新活力
创始人
2025-07-08 17:42:01
0

转自:草原云

“旧址会风化,但记忆不能褪色;我们会老去,但精神必须永存……”7月7日,在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桃力民抗日根据地旧址,73岁的老党员张忠良作为“新风宣讲员”代表,通过直播镜头向网友展示革命文物,让年轻人通过“草原村播”触摸到家乡的“红色脉络”。

今年以来,鄂托克旗以“草原村播”为纽带,用镜头传承红色基因,赋能非遗传承,宣讲文明理念,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构建起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云端主阵地”。

73岁老党员张忠良通过直播讲述红色故事。(资料图)

鄂托克旗立足全旗产业基础,创新“直播+产业+文化+理论”融合模式,通过打造鄂托克旗“草原村播”特色品牌,全面激活全民直播带货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化发展新活力。

为推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网络文明建设同频共振,一支由文明单位干部职工、传统牧民、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等群体组成的线上“新风宣讲员”队伍响应成立,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对文明传播的热情陆续走进直播间,用镜头当话筒、以直播间为讲台,讲述着一个个文明鄂托克故事。

红色是永不褪色的主题,鄂托克旗聚焦革命老区红色基因,通过主播走进红色展馆等形式,以镜头为纽带,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逐一探访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复原场景。策划设计“线上三同”体验环节,直播答题解锁革命文物背后的党史故事。数据显示,“红色直播”累计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红色基因从草原深处的记忆变为网络空间的精神坐标。

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举办“草原村播”培训。(资料图)

“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们一直专注于手工艺品的匠心制作,却在宣传推广上犯愁。这次课程系统地教我们手机直播创作,掌握了这些新技能,我们就能把传统手工艺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鄂托克旗的非遗。”鄂托克旗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热西尼玛在一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村播培训中高兴地说。

如何在传承中展示文明力量?鄂托克旗聚焦丰富的非遗资源,通过直播非遗历史脉络、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示等内容,以“技艺教学+文化解读”的形式展现鄂托克文化魅力。同时,开设本土作家、诗人、词曲家、摄影家等文人直播间,通过对文艺作品的创作、解读、演绎等过程展现鄂托克旗乡土人情。

牧民的奶产品通过“草原村播”销售。(资料图)

这种“非遗+网络宣讲”的模式重构了传承生态,全旗近百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为“网络文明传播者”,他们制作的皮艺、蒙古族刺绣等衍生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鄂尔多斯乃日”直播更是惊艳网络,老手艺人在直播间开设“云端传习所”,标准化的教学视频让口传心授的技艺有了可复制的网络传承路径,实现“卖出一件手工艺品,传播一段文化史”的双重价值。

驻村第一书记组团在草原村播直播间推介鄂托克好物。(资料图)

如今的鄂托克旗,农牧民正在运用“草原村播”重塑乡村发展逻辑。为适应直播需求,阿尔巴斯山羊养殖基地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视化;木凯淖尔镇土鸡养殖户组建产销联合体,统一包装物流标准,破解“散货难上直播间”痛点……

从老党员颤抖的讲解声到牧民熟练操作手机的指尖,鄂托克旗“网络达人”正以三重身份书写时代答卷:他们是红色基因的数字传承者、非遗技艺的网络宣讲者、现代文明的草原传播者。这支不断壮大的村播队伍,让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网络文明建设在云端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雪莲

通讯员:李强 张伟伟 刘海芬

新闻编辑:徐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越秀资本:预计2025年半年度... 证券日报网讯 7月8日晚间,越秀资本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
新华解码|“高效办成一件事”有... 新华财经北京7月8日电(记者王雨萧)在线填报“一张表单”,上传“一套材料”即可进行子女入学申请;用“...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系列活动启... 转自:上观新闻1405年,郑和率庞大船队扬帆西向,拉开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丽篇章;620年后的今天,这场...
上海将适时开展外企研发游戏产品... 转自:中国经营网中经记者 许心怡 吴可仲 上海报道7月7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
市州观察丨瞄准低空经济赛道,自... 转自:四川在线四川在线记者 行晓艺自贡航空产业园最近动作频频。6月24日,首批“自贡造”无人机探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