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树下巡回审判
初夏的阳光穿过浓密枝叶,洒下金色光点。这天,一起交通事故案的庭审现场,被搬到了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慈林村村口的香樟树下,村民们围坐着,有的垫脚张望,有的轻声讨论。
萧王庙街道和江口街道的20名调解员也早早来到现场,旁听这场“解剖麻雀”式的“法治公开课”。
这场庭审,源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法院江口人民法庭庭长单宏洁的一次统计。
今年3月,江口法庭连续收到三起同村人之间的电动车交通事故案,乡里乡亲的因为赔偿金额僵持不下,关系紧张。单宏洁通过对萧王庙街道涉农村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进行梳理统计发现,其中70%的当事人都是邻里熟人,且多数农用的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没有保险,事故发生后易对赔偿金额产生争议。
为从源头减少此类纠纷发生,作为法庭的党支部书记,单宏洁带着这沓交通事故案件情况分析来到萧王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参加街道支部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2021年以来,江口法庭创设“法润甬源”党建品牌,通过党建联建、普法进园区、“百庭百讲”等方式,法庭党支部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网络。如今,党支部书记作为联络负责人参与街道支部会议成为常态。
“法庭有审判团队,街道司法所有调解专家,村干部最清楚两家恩怨。”支部会上,在单宏洁的推动下,参会人员达成一致,由江口法庭、司法所、慈林村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联建+巡回审判”,把近期收到的一起交通事故案搬到慈林村村口的香樟树下开庭审理,解开同村人的心结疙瘩。
两个月前,慈林村村民老张驾驶电动三轮车运送花木,剐倒了出门倒垃圾的老李,双方就赔偿金额争执不下。
“按咱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我现场给大家算一算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加在一起多少钱。”法官详细计算起赔偿金额。
“如果给电动三轮车投保。一年保费要多少钱?这笔账应该怎么算,大家心里要有数,不然出了事故都要自己扛!”法庭辩论结束,法官向村民们强调说。
因被告调解意愿强烈,法官宣布休庭。休庭间隙,街道司法所所长、村干部和围观村民们齐上阵。
“当年你爹生病,老张家可借过救命钱!”
“都是乡里乡亲,各退一步以后好相见!”
……
大家用乡土人情融化矛盾坚冰,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这场巡回审判不仅化解了纠纷,而且让法治观念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这场党建联建下诞生的巡回审判,也催生了辖区“法治生态链”的进一步完善。20名调解员形成旁听笔记,学习调解经验,为以后的纠纷化解工作提供了参考。
一周后,江口法庭创新成立“香樟调解室”,在辖区内25个村社设立“香樟驿站”,同步配备联络法官、案例手册、要素式诉讼文书范本,帮助老百姓高效解纷。
如今,村民们遇上“小麻烦”,在村里的“香樟驿站”就能捧着图文并茂的案例手册对照自家情况,在线联系法官咨询。这些便捷服务,让解纷之路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及。那些曾让村民“脸红脖子粗”的矛盾纠纷,在香樟树下悄然消散。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记者:余建华丨通讯员:胡宇昕
见习编辑:姚瀚|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