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动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
创始人
2025-07-08 04:16:03
0

把多勋 杨瑞 蒋嘉颖

河西走廊东起甘肃武威市乌鞘岭,西至敦煌市玉门关,长约1000公里,夹在祁连山与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因地处黄河之西、狭长如走廊而得名。河西走廊作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空间,蕴藏着极其丰富且具有标识意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走廊的遗产群落是表征和证明中国文化主体性质的重要文化典藏,是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的重要文化空间。推动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是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要立足实际,紧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系统推进河西走廊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系统挖掘、整理和细化河西走廊国家遗产资源。建立健全河西走廊文化遗产谱系,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已取得良好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细化和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故事的挖掘和整理;立足分布在河西走廊的石窟寺、长城、古城址、古建筑等代表性文化遗产资源禀赋,深入实施文化遗产线路价值解读工程、石窟艺术长廊建设工程、长城边塞廊道建设工程、古城古镇连片保护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河西走廊博物馆集群建设工程,着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样板;发挥甘肃省长城保护研究中心作用,更好揭示长城的厚重历史,依托革命旧址、工业遗址、纪念馆等资源,打造河西走廊“红色遗产廊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全面启动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的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工作。总体规划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结合河西走廊祁连山国家公园、黄河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及文物保护等相关规划,统筹推进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现文物系统性保护传承、国土空间科学优化利用、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高效实施与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功能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增效。着力把河西走廊建成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先行地、极具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传播地、极富活力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地、极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分项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国际旅游带、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专项规划。

促进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紧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同步建设河西走廊国际文化旅游廊道,面向全球跨境游客提供具有文化认同、文化溯源、文化体验、文化记忆和文化交流的优质文化旅游目的地,两个廊道建设最终都指向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地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实现。

系统推进河西走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将河西走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全面纳入活化利用的实践中;放大敦煌文化在数字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实现河西走廊国家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均衡协调发展;探索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及活化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加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入当地文旅融合发展进程,推动河西走廊文旅深度融合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数智技术赋能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文旅发展。构建“数字河西走廊”体系,深度融合大模型、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敦煌文化数智化迭代升级,充分释放其引领效能,全面推进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数字化保护开发与活化利用工程。同步实施河西走廊数字文化保护建设中长期规划,打造河西走廊数字文化长廊,使其成为全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开发与活化利用的标杆范例。聚焦打造“科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以河西走廊标志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强化国家遗产线路建设的创意转化、业态创新、产品开发与沉浸式体验,构建立体多元的“科文旅”融合新生态。统筹推进国家遗产线路系统性建设与节点化打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典范样本。

本文系甘肃省新型高端智库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14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周一宣布,自8月1日起,14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将面临大幅全面关税。  特朗...
告别二元对立,聚焦“刀刃向内”...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杨柳】由傅东育、郑世龙执导,张译、李光洁、蒋欣等领衔主演的剧集《以...
最新或2023(历届)四川高考... 最新或2023(历届)四川高考二本第二次征集志愿院校计划专业分数线和录取结果查询时间最新或2023(...
减资的税务和会计处理梳理 减资的税务和会计处理梳理新公司法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内,必须全额缴纳注册资本金。这一新规定有效...
最新或2023(历届)湖北高考... 最新或2023(历届)湖北高考二本院校征集志愿分数线2734人录取结果查询时间 继“新一本”高校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