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门票全球发售仪式上展示5种色系票面。
青龙湖射箭场馆中心将作为成都世运会射准射箭、野外射箭项目竞赛场地。 图据成都世运会官网
成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田径场将承担世运会飞盘比赛。成都东部新区供图7月6日上午,在武侯区高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小朋友们在“世运空间”学习体验啦啦操。
7月8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进入倒计时30天,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赛会门票全面开售,27个场馆(场地)陆续启动改造竣工验收工作,30个“世运空间”城市微场景在成都市民家门口“上新”,一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国际体育盛会即将拉开帷幕。
门票
均以电子门票形式发售
惠民票仅售30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世运会组委会获悉,自6月30日20:00起,成都世运会比赛门票开启全面销售。比赛门票均以电子门票形式发售,以会徽主色调为基础,设置中国红、公园绿、金沙黄、熊猫黑、雪山白5种色系票面,并结合吉祥物运动形态形成系列主题设计。
所有公众凭有效身份证件(含居民身份证、港澳台通行证、护照等)通过成都世运会官方网站、官方票务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世运通APP和国际世运协官方网站等世运会官方票务平台或官方合作销售渠道均可查询票价、购买门票。
据介绍,成都世运会比赛项目分为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其中,定向徒步、滑水、摩托艇三个项目因场地及赛事设置等原因不对外售票。经专业市场调研和统计分析,参照往届大型综合运动会门票定价情况,结合成都世运会实际,制定了比赛门票层级与价格,门票分为A、B、C、D四个层级,票价区间为30元至880元,其中有25个大项设置了30元的惠民票。
世运会比赛购票实行实名制,选档不选座。门票销售中,1张有效身份证件只能购买同一场次1张门票,单个账号每场次最多可以购买6张门票(至少含1名成人),在比赛当日未满6周岁的儿童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免票入场,但需与监护人共用一个座席。所有门票不支持转让或转售,允许转赠1次,需通过成都世运会官方平台申请并审核。
赛场
27个场馆(场地)
陆续改造竣工验收
记者从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目前,成都世运会的27个竞赛场馆(场地)正陆续完工,该局正指导8个赛区委员会开展已完工场馆(场地)的工程验收工作。
临时座椅安装、地板铺设、照明设备安装、电力系统改造……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内,成都世运会壁球、短柄墙球项目场馆改造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成都世运会期间,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2层将改造为比赛场馆,比较相似的是,壁球、短柄墙球两个项目均在透明玻璃格子中进行。因此,对场馆的改造主要是按标准建设玻璃格子,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临时座椅的安装,以及灯光照明系统的改造。
现场施工人员介绍,由于地板铺设面积不大,且采用榫卯连接,基本上1小时就可完成铺设。该区域铺设完成后,将继续搭建顶棚,安装照明设备。
据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现场负责人介绍,此次场馆改建中,始终贯彻“简约、安全”的办赛理念,利用既有场馆设施的同时,改造部分基本全采用租赁方式进行,如玻璃格子、临时座椅、看台区域的搭建,甚至连比赛区域的木地板也是租赁的。
“地板都是原装地板,是不需要固定在场地内的,可以看到地板下方还有龙骨,这样在比赛结束后,地板还可拆除回收利用。”现场施工人员说。据介绍,目前两个竞赛场馆改建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3天内基本完工,随后就可启动竣工验收程序。
青龙湖射箭场馆中心在8月7日至16日,将作为成都世运会射准射箭、野外射箭项目竞赛场地。届时,世界射箭精英选手将角逐7枚金牌。日前,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率考察团赴青龙湖射箭场馆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考察中,汤姆·迪伦一行全面了解赛事组织情况,细致询问了赛程安排、运行团队组建、竞赛器材配置、客群动线、交通流线以及突发事件处置等情况,重点交流了场馆的建设标准与功能布局。汤姆·迪伦对场馆的赛事筹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青龙湖射箭场馆中心的筹备成效令人赞叹,团队表现非常出色,相信他们一定能打造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射箭赛事。”
场外
30个“世运空间”落地
在家门口感受赛事魅力
赛事不只在场馆,成都世运会就在每个人身边。成都世运会“世运空间”打造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的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残疾人服务点等,落地30个“城市微场景”,以世运知识科普和世运项目体验为核心,形成“世运知识角”“世运轻展厅”“世运微广场”三级展示空间,邀请广大市民现场“打卡”、参与互动。
在“世运知识角”,市民可以了解到成都世运会的会徽、口号、吉祥物、竞赛项目等基础信息;在“世运轻展厅”,市民可以进一步了解成都世运会竞赛项目,了解啦啦操、棍网球、棒垒球等竞赛项目的器械、装备,还可以看到围绕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推出的玩具、徽章、文具、生活用品等各类特许商品;在“世运微广场”,市民可以拿起运动装备,亲身体验世运竞赛项目,包括射箭、自由搏击、软式曲棍球、飞盘等。
此外,“世运空间”内都放置了世运主题手举牌、互动打卡墙、竞赛项目图标打卡墙等,便于市民随时前往“打卡”拍照。
“世运空间”不仅展示着世界运动会的视觉符号,也承担着世运知识科普、世运文化传播、世运项目体验的场景功能。居住在成华区和美社区的市民杨女士说:“这些装置既有趣又生动,我还知道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世运会比赛项目,有机会的话,我们都想带着孩子体验一下。”杨女士带着孩子和吉祥物装置拍照,还通过宣传单给孩子讲解了成都世运会的知识。随后,杨女士在社交平台上传了现场体验的照片、短视频,将成都世运会“刷屏”朋友圈。
“世运空间”同时还回应了城市与赛事的关系命题。通过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残疾人服务点等,精准触达青年群体、社区居民和残疾人,让成都世运会的信息在城市中快速传播,形成全民迎世运的热烈氛围。“世运空间”打造是一次对办赛理念的探索,更是一次对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再塑造。它所串联的不只是场地和活动,更打造了供市民感知、参与的共创路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成都世运会组委会提供
上一篇:“三新”党组织为榕江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