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物】兰州水车,黄河之畔的美丽风景
创始人
2025-07-07 11:02:00
0

兰州水车,黄河之畔的美丽风景

兰州水车博览园内的水车。马伊星(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邓明

  “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诗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清道光年间诗人叶礼,在看到兰州“城楼与水车相映”之景后所作的诗,由此可见当时兰州黄河水车的盛景。

  据记载,兰州周边共有300多辆水车,至20世纪50年代仅黄河兰州段仍有水车252辆。这些水车沿黄河串联在一起,成为黄河沿岸壮丽的景观。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力灌溉技术普遍应用,兰州水车数量逐年减少,也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这些古老的水车留下了悠久的历史印记,它们不仅是农业工具,更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象征。

  水车又名天车,或称挑车、翻车、筒车、老虎车等,曾经作为人们提水灌田的生产工具,在农业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兰州水车历史悠久,是古代黄河沿岸古老的提灌工具,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明朝进士、兰州人段续任湖广参议时,曾在安陆督修显陵,利用当地的筒车原理,结合黄河水急等特点,经过反复试制,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后成功制成黄河水车,而后黄河两岸农民争相仿制。段续创制兰州水车后,历经近400年的发展,到1952年,黄河两岸共有250多辆水车,蔚为壮观,成为兰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兰州也被誉为“水车之都”。

  昔日,兰州黄河两岸以及夹河滩上,隔不远距离就有高大的水车,不断旋转,倒挽河水。车轴吱吱作响,水筒哗哗倾注,车下细雨霏霏,彩虹道道。车身黑湿,绿苔斑驳,掩映在槐柳梨树组成的绿带中,诗意自然流淌。

  清乾隆年间兰州举人江得苻官华阴学正,思念故乡风物,赋《我忆兰州好》十二首。其中的第二首描绘夏季景观,忆念水车: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踏花寻竹坞,醉月泛莲池。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

  诗人先写盛夏黄河之滨莲荡池等园林胜景作铺垫,最后归结到夜晚纳凉河滨,轧轧水车旋转,引发诗意,可谓曲婉多姿。

  清光绪年间青城(今属榆中县)副贡金炼写了《翻水车赋》,其中的佳句有:

  轮因回以引水,地有轴以随天。个个瓢翻,激惊涛兮百尺;护护环转,泊银浪兮长年。盖其为制也,如南斗之挹酒泉;其运杓也,如北辰之转轮廓。其去势之蜿蜒也,若戏水之游龙;其随形夫转侧也,若盘天之野鹤。尔乃板压波心,瀑垂云窟,斜挂长虹,定捞明月。昼而望之,晴亦风雨;仰而观之,高凌魏阙。

  文中用典雅的文字,生动的比喻,营造了水车倒挽河水的唯美意境。

  水车还是造型艺术家喜爱的题材。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兰州民间画家马五所绘的《金城揽胜图》中画了两架水车:一为陕甘总督署城北的水车,渡槽越北城而过,浇灌节园,兼为附近居民供水;一为兰州新关(今广武门)外的老虎车。清末兰州山水画家温晓舟创作了“兰州八景”,其中有一幅画的是《莲池夜月》。莲池是莲荡池,也叫小西湖,为明肃王所辟园林。画面中,圆月高照,如带黄河与逶迤城墙之间,为一泓湖泊,菡萏竞放,扁舟泛月,垂柳苇荻围湖而生,月朦朦,烟茫茫,静谧幽雅,充满诗意。而河边一架水车在旋转,顿使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1935年,甘肃省平市官钱局发行了一套绘有兰州风物的钞票。其中一张面值五角的钞票以水车为题材:白云飘动的蓝天下,3辆水车并列为一组,矗立在红黄色的黄河之滨,高大雄伟,几乎占画面的六分之五空间,极具视觉冲击力。此为水车园的3辆水车。

  20世纪30年代,兰州刺绣作品中,有以水车为题材的。高大的水车,汹涌的黄河,绿树掩映中的农田,用极细腻的针法绣制,色彩绚丽,有如浅浮雕,具有立体感。抗战胜利后,避居大后方兰州的东南人士纷纷东下返乡,精明的照相馆老板,不失时机地推出一套兰州风物照片,裱在硬纸板上,便于陈列、玩赏。其中的水车照片,有3辆一组的、5辆一组的,无不拍出兰州水车的神韵,被返乡者带回故乡,寄寓客居兰州的情思。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用油画、水彩画、国画、版画为兰州水车造像的作品甚多,多有精品。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一些西方人在晚清拍摄的包括兰州水车在内的兰州风物的照片纷纷被发现。其中有英国人伯雅斯基于1814年拍摄的陕甘总督署北城外的水车,俄国人科兹洛夫于1909年拍摄的郊外水车。

  兰州还有一系列以水车命名的地名。金昌路北端、平凉路北端之间,叫“水车园”。金昌路口有一架水车,为清代举人虎文炳所建,故称“老虎车”。这架水车共灌溉600多亩地,多为果园菜地,故名“水车园”。此地1949年以后为光辉农业社,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起楼群,不少农民转而进入光辉布料批发市场等就业。今南滨河东路与天水路交接路口附近,20世纪70年代尚为黄河南河道——校场河,小地名叫“十辆车”,但仅剩5辆一组的水车,其北水面遗留木桩,当系另外5辆的残留。清代这10辆水车灌溉“泥窝子”(今宁卧庄)一带的良田900多亩。水车亦有局限性:“遇旱则水落而车空悬,遇涝则水涨而车漂没,必水势得平,车机乃能无滞。”(《重修皋兰县志·水利》载)。清末一场黄河洪水,将5辆冲走,只剩5辆,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在倒挽河水灌田,成了绘画和摄影的素材。皋兰县什川镇有“上车村”“下车村”,此即由上游水车、下游水车而得名。红古区水车湾地处湟水转弯处,因有4辆水车倒挽湟水灌田,故名。还有“练家车”“刘家车”“王家车”等小地名,均为某家族所建水车而得名。

  如今,在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上,黄河水车仍然是非常受欢迎的景观之一,这些遗存下来的黄河水车,再现了“水车之都”的风采,也是兰州人心中抹不去的水车记忆。

责任编辑:杨晨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脑腐”了解一下?过度刷手机真... 来源:@商界BUSINESS微博 【“脑腐”了解一下?#过度刷手机真会刷坏脑子#】#频繁刷手机...
重庆涪陵海事保障丰涪段临时交通... 转自:中国水运网7月5日16时起,丰都佛面滩至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水域实施汛期临时交通管制。重庆涪陵海...
重感冒坐飞机可能导致鼓膜穿孔 转自:JSTV荔枝视频 【#重感冒坐飞机可能导致鼓膜穿孔...
30项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发布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昨天,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科协发布了2025重大科学问...
5亿元!两"锂王&q... (转自:锂电焦点)合作概况2025年6月12日,天齐锂业子公司和宁德时代子公司共同设立了两家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