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苏雅)昨天,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科协发布了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征集发布活动覆盖了十大科研领域的23个细分方向。
十大重大科学问题 包括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暗能量与哈勃常数危机等。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解释,在隐私保护、信息保护等领域,密码分析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非常先进的方法,评估人工智能安全;密码技术的防护理论体系,可构建人工智能安全防护体系。
十大工程技术难题 包括先进航空机载系统能量综合与智能管理等。
十大产业技术问题 包括芯片间高速光互连(光-I/O)技术产业落地等。这些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支撑。
“从航空器的发展来讲,过去很多的能量形式都很分立。”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焦宗夏表示,能量的综合化管理将对能效使用、飞行器可靠运行等问题的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读
30个难题中,人工智能与各学科交叉融合占比最高
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基于临床和多组学大数据的新药研发体系、卫星遥感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与产业化应用……记者梳理发现,这30个问题难题中,很多都是人工智能与各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其中,“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以最高票数入选“十大前沿科学问题”。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正进入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时期,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而基于密码学的人工智能安全防护,有望推动人工智能安全从经验性防御向数学可验证安全范式跨越,是近年来兴起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方面,密码学可以有效作用于人工智能的数据信息隐私保护;另一方面,密码学中的可证明安全机制可以用于防范深度伪造技术,识别图片、视频等的真实性,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王小云介绍。
王小云说,从密码学角度研究人工智能安全与防护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新兴方向,国内外的科研探索可以说是齐头并进,“我们推荐这个问题,就是希望有更多人工智能专家和密码专家注意到这一发展态势,产出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在“十大工程技术难题”中,也不乏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交叉学科问题。例如,“面向通信与智能融合的智简网络技术体系”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通信体制在速率、容量和场景适配上的发展“天花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说,当前,通信领域面临理论性、智能性、灵活性三大瓶颈,难以应对智能泛在化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智简网络作为通信系统设计的新技术体系,通过深度融合通信与智能,实现系统的高度简约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信息通信领域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在“十大产业技术问题”中,“脑功能评估与脑机智能闭环干预”这一问题提出,通过基于多模态神经成像与人工智能分析的系统检测评估体系与脑机接口技术干预训练方案,促进卒中患者神经可塑性和神经网络重组。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