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网约摩的”拴上“保险绳”
创始人
2025-07-07 01:31:17
0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期,“网约摩的”平台陆续在多地上线,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地方实践样本不断刷新。“网约摩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既为自由职业者开辟了新的灵活就业渠道,又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出行体验,加之该模式与其他商业性出行工具相比具有运价低廉、候车时间短、行车路线可自主等特点,一经上线便深受消费者欢迎。

    应该看到,“网约摩的”在为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少风险隐患,诸如安全责任的界定以及相关风险的补偿问题等,若处理不当,就极易给“网约摩的”带来负面冲击,导致不良社会影响。呵护“网约摩的”安全运营稳健发展已刻不容缓。为此,除了加强平台监管、行业管理和业态规范等行政手段外,还应更多地采用市场手段,通过“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向赋能,用“两只手”协力破解“网约摩的”安全运营风险难题。借力保险机制风险管理功能,为“网约摩的”拴上“保险绳”,就是其最有效的市场手段之一。

    目前,人社部等部门正在北京、上海、江苏等7省市启动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范围包括曹操出行、美团、饿了么、货拉拉等7家行业头部平台企业的从业人员,保障内容包括因职业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伤残补助和死亡补助。该保障主要采用平台企业缴费的方式,做到每人必保、每单必保,从而达到有效分散平台企业经营风险,大大提升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水平之目的。截至2024年底,上述四行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者累计已达1037.99万人。

    然而,对于“网约摩的”来说,上述保障模式尤显得“力不从心”。因为“网约摩的”的运营风险要明显高于上述四行业,除了给自身带来的“职业伤害”外,更为重要的是,还涉及自身之外的消费者(乘客)的伤害责任问题,也即人身安全保障问题。因此,在上述4行业的保障模式下,一旦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保障内容仅顾及“网约摩的”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而把“网约摩的”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保障置之度外,这无异于将后者的巨大“风险敞口”转嫁给了社会,除非“网约摩的”的消费者提前购买了相关的商业意外险并实现了相关风险保障的全覆盖。

    由此,着眼于“网约摩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安全运营稳健发展,可考虑在“网约摩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基础上,叠加人身险、意外险、安全责任险等险种,并将保障范围扩展至“网约摩的”消费者,探索开发一揽子保险保障方案,用“小保险”撑起“大保障”。

    基于这一框架,相关的机制设计可考虑在综合平衡稳就业、平台发展与生产安全的基础上设计。第一,优化保费缴费结构,改变平台企业单一缴费方式,实行“网约摩的”从业人员个人缴费和平台企业保费定额补贴相结合的缴费方式,做到激励兼容,防范道德风险。第二,科学合理厘定保费费率,实行分层次、差别化费率制度。也即在相同的保险保障标的下,将“网约摩的”从业人员保费费率与个人运营业绩表现反向挂钩,业绩表现愈佳,费率愈低,业绩表现愈差,费率愈高。第三,实行平台企业保费补贴激励制度。也即在厘定差别化费率的基础上,将平台企业保费定额补贴与“网约摩的”从业人员个人运营业绩表现正向挂钩,业绩表现愈佳,平台企业定额补贴愈高,业绩表现愈差,平台企业定额补贴愈低。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旨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达到风险减量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业绩表现”如何确认和计量,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并非易事,而对于出行行业的“网约摩的”来说并非难事。因为该行业的经营特性决定了,完全可以运用智能标识、可穿戴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网约摩的”从业人员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动态跟踪监测,“业绩表现”尽在掌控之中。

    (作者系民建湖南省财政与金融委员会委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追溯码是药品唯一“电子身份证” 转自:中国妇女报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 徐鹏航 彭韵佳) 以药品追溯码异常线索为重要抓手,国...
巫峡之畔,山乡正蝶变 转自:中国妇女报    游客在重庆市巫山县巫峡·神女景区守望台游览(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全...
“合伙人妇联”激活基层治理“她... 转自:中国妇女报  作为福鼎市首个“社区合伙人”机制试点社区,天湖社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志愿”模式,...
7万人“沸腾”,安全感“满格” □ 本报记者 徐晋 通讯员 宁宫新 7月5日晚,南京奥体中心化身激情漩涡。2025江苏省城市足...
江西连续14年举办全省家政服务... 转自: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刘旭 发自南昌 为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家政行业提质扩容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