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质量安全导致逾百万个充电宝需召回,充电宝“大厂”罗马仕、安克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发布停工停产放假通知
6日凌晨,罗马仕正式发布停工停产放假通知。
罗马仕在通知中称,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公司业务的发展需要,经公司股东会研究决定,除召回相关员工外,其余员工停工停产。停工时间自2025年7月7日起持续6个月。需延长或提前结束期限的公司另行通知。
员工停工停产首月公司将按照约定的标准正常支付员工工资,次月将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劳动者生活费。公司将依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公积金。
知情人士称,实际上,7月3日,罗马仕就内部口头通知了停工停产,只是没有发布正式的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电商平台上,罗马仕旗舰店已经无法搜索到充电宝,只剩下充电插头和配线。
7月6日上午,罗马仕客服人员回复称,目前,召回工作仍在进行中,没有受到影响。
承诺召回方案长期有效
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表示:“对这次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表示深刻的歉意,我们所有有问题的产品,我们尽量开通所有的召回渠道,去帮助消费者顺利地把这些产品召回来。”
关于停工停产消息,罗马仕淘宝旗舰店客服表示:“这是公司内部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本次召回方案长期有效。”客服人员称:“目前我们的客服中心一切运转正常,当前咨询量非常大,我们正全力加速处理中。”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充电宝巨头安克此次召回一共涉及7个型号,生产日期从2024年5月至2025年2月,总计召回数量为712964件。安克创新副总裁表示:“有一个上游电芯(锂电池)的供应商,在未告知公司的情况下,私自对电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进行了改变。我们判断这次改变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纵 深
价格“内卷” 让安全问题被挤到边缘
经不完全统计,目前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在国内已召回超百万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也有多家快递公司明确表示拒收召回充电宝。如同蝴蝶效应,充电宝行业突然出现剧震,生产、销售、回收各个环节都面临挑战,行业规则正在改写。
触发多起安全事故
6月初,北京联合大学等21所高校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师生排查并停用罗马仕2万毫安充电宝。校方检测,该型号充电宝在充电时自燃概率超行业均值300%,且多起自燃案例已导致财物损失。
充电宝行业为什么让消费者突然失去了安全感?近来,由充电宝触发的多起安全事故或是主要原因。
央视报道,今年以来,已发生了15起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在空中起火冒烟的事件。
在社交媒体上,涉及充电宝的舆情更是接连不断。据媒体报道,北京多所高校发布通知,发现2万毫安的罗马仕充电宝相较其他品牌型号更易爆炸。不少学生截图后,发布在社交平台,引发了更热烈的讨论。
当罗马仕宣布召回充电宝后,行业另一头部企业同样牵涉其中。安克创新于6月2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动召回部分批次存在安全风险的基础款移动电源产品,涉及约71万台。安克创新在召回公告中将问题矛头指向“供应商”:在最近的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埋下安全隐患。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召回处一级调研员赵健表示,召回原因为电池生产过程中,混入金属异物,多次充放电使用后存在产品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罗马仕召回产品与安克创新出现隐患的产品使用的是同款电芯。
充电宝仅需9.9元?
一位资深充电宝从业者称,此次涉及的供应商是安普瑞斯,目前该企业已被相关部门控制,进入调查阶段。据悉,安普瑞斯是行业内主要的电芯供应商,几乎覆盖市面上所有主流移动电源品牌。
一位从业者称,充电宝行业基本采用“代工”模式。品牌专注于营销和渠道建设,能够快速进入市场,抢占销售渠道。然而,这就造成了,当头部供应商爆雷后,不少一线品牌都被波及。
作为品牌,很难识别供应商再寻找代工或者产品质量问题,代工厂拥有国家认证,具备专利,并且常年在行业内进行规模化交付。
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介绍,充电宝企业在采购电芯的过程中,有可能对产品要求比较高,比如超薄、快充等,但是将价格压得比较低,导致供应商开始不断试探安全边界,从而采购品质较差的材料制作电芯,最终导致隐患的出现。
行业价格“内卷”,让安全问题被挤到边缘。充电宝工厂负责人高刚展示了充电宝的成本造价:一个2万毫安的充电宝,用质量好一点的电芯成本是20多元,差一点的电芯成本是10元左右,加上各种材料后,电池成本在35元到45元,目前市面上中高端的充电宝成本需要六七十元。
一些白牌厂家生产的1万毫安充电宝,价格已下探至30元的价格带;主打低价策略的罗马仕,其部分2万毫安充电宝产品售价低至69至99元区间。
近年来,有直播平台售价为9.9元的充电宝,销量非常好。其中的造假空间不小,有商家甚至会将5000毫安的充电宝直接标注为2万毫安。
亟待加强监管
上述从业者则提到,在强制3C认证规范出台前,整个市场相当“随意”,尤其是电池工艺十分随意,材料体系缺乏有效监管,这对充电宝的安全性影响非常大。
“行业极有可能推倒重来。”上述从业者认为,借助此次充电宝危机事件,整个行业内
墨柯也提到,此次事件给整个充电宝行业敲响了警钟。市场上那些靠压低供应链价格,不管电芯厂死活的品牌,应当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电源的新国标已在路上。针对近期的移动电源行业乱象,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公开征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作为专为移动电源制定的强制性标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该标准将取代此前的两项强制标准,成为移动电源3C认证监管的新依据。
本报综合报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
下一篇:为“网约摩的”拴上“保险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