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通州玉带河大桥东侧
曾有一个罩在工地上的
巨大白色“气球”
格外吸引眼球
总会引得不少行人多看几眼
该项目为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玉带河大街防涝泵站及蓄水净化池工程,已于今年6月完成全部结构建设和设备安装,即将投入试运行。
工程投用后,可有效解决运河沿岸地区极端降雨天气下河水倒灌和内涝积水问题。
两大泵站+巨型蓄水池
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项目
包含玉带河大街、通胡大街两座防涝泵站及蓄水净化池设施。
防涝泵站配备强排与防倒灌设施,排涝能力分别达26m³/s和18m³/s,可有效解决运河沿岸极端降雨导致的河水倒灌及内涝问题。
两座蓄水净化池总容积16700m³,相当于250个标准游泳池蓄水量,年均雨水收集量50万吨,可大幅度减少合流制溢流和初期雨水面源污染。
工程投用后,通胡大街、玉带河大街周边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可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天气。
作为核心设施的地下调蓄池,应用了硅砂蜂巢储水自净化技术,具有“截污、调峰、蓄水、净化、用水”五位一体功能,可实现雨污水源头蓄水减排和就地净化回用。
未来,这里将成为项目控制区域雨水的“净化中枢”——裹挟泥沙、污染物的初期雨水经分流沉淀系统净化后,可直接用于河道景观补水,让每一滴雨水都成为生态循环的“活细胞”,真正实现“海绵城市”水资源再生利用理念,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北运河水质。
全市最大基坑气膜+BIM技术
施工资料图该项目于2024年2月正式破土动工。为解决施工建设过程中扬尘以及噪音污染等问题,在项目施工阶段中率先应用了全封闭、大跨度气膜技术,其中玉带河基坑气膜占地长165米,宽80米,高37米,气膜展开面积21000平方米,是全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基坑气膜。
从项目启动到完工,工程基坑开挖、塔吊作业,材料加工、主体建设等所有工序均在气膜内完成。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项目还借助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实现施工过程可视化管控。
资料图通过全封闭式施工环境,实现扬尘“零外溢”、噪音“低分贝”,面对2024年暴雨、冰雹及2025年大风等极端天气,基坑气膜以“零损伤、零位移”的表现通过极端天气检验。
基坑气膜的应用大幅提升工程效率,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为中心城区环境友好型施工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
施工资料图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智能建造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公布的2024年第一届住房城乡建设部智能建造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建造大赛获奖名单中——
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通胡大街、玉带河大街防涝泵站及蓄水净化池),获智能建造大赛BIM技术组一类成果。
来源: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